解读国家会议中心(一)
也许你是筹备期就来国家会议中心的老员工,我们一起见证奥运时代的辉煌、一同经历改造时期的艰苦、一并迎接改造后的欣欣向荣;也许你是国家会议中心的新进员工,正在熟悉我们一同战斗、一同欢乐、一同成长的大家庭。每天进出我们的场馆,她的小秘密你知道多少呢?其实她的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深奥的设计理念和原理。让我们一起探索、发现这里的玄机吧。
外观构想源自中国古建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02年通过法人招标取得了国家会议中心项目投资、建设和经营权。国家会议中心由英国RMJM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国家会议中心位于北京的中轴线北端,与水立方、鼓楼、钟楼、故宫、天安门等重要建筑一起依次排列。它的立面设计取自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曲线概念,对传统的建筑形式赋予现代的演绎,同时又象征一座桥梁,与奥运公园的其它建筑遥相呼应,体现人文、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跨向未来。这也是我们现在的广告语——“国家会议中心,沟通世界的桥梁”的由来。
延伸:
在巨大的幕墙玻璃立面上下边缘各有一条曲线造型的遮雨檐,被形象的称为“上唇”和“下唇”。“双唇”的设计取自于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曲线概念:上唇体现的是庑殿屋顶下檐口的曲线,而下唇刚好是上唇在水中的倒影。上下唇的外表面由相互叠压的银灰色铝板覆盖,在阳光下如同片片鳞甲,外观整齐大气而又不失细节变化。这种设计,使得6万平方米的金属屋面都成为雨水回收的绝佳工具。雨水在屋面留存后,通过屋顶的虹吸式排水系统排到建于场馆东、南、西三侧的9个雨水收集池,可收集雨水7000立方米,经过中水回收利用中心处理可用来浇灌绿地。按照正常的降雨量计算,经过回收处理的雨水将能够满足周边绿地浇灌的需求。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