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录大型或头脑风暴会议
一、了解并记录会议结构
头脑风暴或一些讨论性的会议,会有一定的会议结构,当然,也非常容易跑题
因此,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
了解并记录会议结构。
一般会议会讨论3-7项议题,把这些议题记录下来,作为大标题(一、二)之类的,那么以下的时间点是需要记录者重点去注意的:
1、 开场白————一般会由主持人阐明此次会议的目的和安排,以及方向等
2、 每一次切换主题时————代表要讨论下一个论题了
3、 总结————回顾今天讨论了什么
二、讨论过程中如何记录
因为讨论过程,非常的混乱,有些讨论需要绕很多个弯,还不一定有结果,
往往有可能在讨论过一大轮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下一次专项讨论吧!"
因此,在记录的时候,千万不需要去记录每个人说了什么,因为说完后也可能推翻或修改自己原本的想法。
只需要记录:
1、 最后大家达成的共识、论点和备忘
2、 需要谁在什么时间前做什么事情,作为一个行动项目记录在案,方便以后跟进
3、 行动安排可以用彩色标识
三、一些重要的内容应该如何记录
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时候,有些内容非常重要,
比如:标准、价值观、理念、决议、重要事项等
这些重要的内容,应该尽可能的全部记录,最后整理的时候再合并、挑选出最重要的要点记录下来,可能大约浓缩为5-10句话左右。
但不需要记录哪句话是谁说的。
这些内容,往往只是作为备案,并不一定有行动的安排。
四、记录完后,梳理会议记录
1、 把会议记录形成层次感和结构感
2、 梳理文字,使文字更精炼、简洁,一目了然
3、 把行动安排编号和标示出来
4、 加上会议的各项资料作为附件,以及加上会议的安排程序在最前面让看这份材料的人了解会议情况
5、 将会议记录根据时间和类别存档,备查,这一步也非常非常重要噢!
会议管理流程
会前
1、 会议前至少提前1天将会议议程、需要讨论的资料随会议通知提前发放到参会人员手上
2、 需要准备资料的,至少提前2-3天安排大家准备资料
3、 组织会议的部门需要提前至少1天将会议的资料准备好,呈送给相关领导。
例如每月的跨部门例会,综合部需要在会议前1天收集完各部门的月总结/月计划,整理好呈给相关管理者,让相关管理者在会议前就可以确定会议当中需要了解什么信息。
会中
1、 主持人根据会议议程进行主持,注意会议方向的控制、会议时间的控制、引导大家讨论。
2、 在会议中,提到需要执行的事项,主持人需特别明确提示记录员并确认,将事情按以下格式确定落实让记录员记录下来。
说明:
A、必须落实到个人或部门(责任人/责任部门)
B、必须落实完成时间,写明具体的时间,比如"8月21日前",而不是"下周三前"
3、 在会议结束前,将所有需要落实的事项由记录员宣读一遍,每个人都确认领到任务,会议才能结束。
会后
1、 记录员会后1个工作日将会议记录(经部门领导签字确认后)发送到参会人员手中。后续工作将根据会议记录来进行监控。
2、 到项目的完成时间节点,每位领到任务的部门负责人或个人,主动约时间向上一级管理人员汇报工作进程、提交工作报告等。(在试行一个月阶段可以设定一定的奖惩措施)
3、 在下一次相关主题的会议开始前,主持人向大家通报这一段时间以来,各项工作的进展,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期望。
例如,在2周一次的物管部门会议中,就可以通报上一次的执行情况,看有多少项没有落实,看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期望。
4、 会议记录整理好后存档备查,存档内容应包括:(按时间和会议类型存档)
A、 会议记录(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会议主题、会议目标、会议议程、会议全程要点记录、会议决议的项目清单列表)
B、 会议中参考、讨论或传阅的所有文件
C、 会议签到表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