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尊敬的用户,为给您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官网登录入口已做调整,请您登录系统前,先清除浏览器缓存,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查看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31动态 >2025亚太B2B市场新动向:企业如何把握买家心理,抢占先机?

2025亚太B2B市场新动向:企业如何把握买家心理,抢占先机?

2025/10/24 来源:原创 关键词:B2B 活动营销 会展内容策划 买家 采购

近期,Green Hat & 6sense联合发布了《2025亚太B2B买家旅程研究报告(The APAC B2B Buyer Journey Research Report 2025)》,该报告是针对632家过去24个月内完成至少2.5万美元B2B采购的企业,于2025年6-7月完成的报告。核心趋势是:买家提前开始研究货比三家,采购周期压缩。

图片



01.核心发现:买家行为的历史性转折

1.1 二十年趋势的逆转
报告揭示了B2B买家行为的一个重大转变:在过去近二十年中,亚太B2B买家持续推迟与供应商的接触时间,但2025年这一趋势首次出现逆转。
图片
关键数据对比:
2024年: 买家在完成73%的采购流程后才首次接触供应商
2025年: 首次接触点提前至60%,相当于提前12周
采购周期从13个月压缩至11个月(缩短2个月)
采购团队规模从13人减少至10.9人(减少2.1人)
这意味着,买家不再执着于"完全自主决策",而是更早地寻求供应商的专业输入——这对B2B营销和会展活动策略具有革命性意义。
1.2 两大驱动力:AI与经济不确定性
驱动力一:AI技术的双重影响

  • 94%的买家在采购早期或中期使用大语言模型(LLM)进行研究
  • 58%的买家因需要了解"AI内嵌功能"而提前接触供应商
  • 供应商网站和内容无法充分解释AI功能,迫使买家提前进入对话阶段

驱动力二:经济压力导致决策加速

  • 49%的买家因预算紧张和经济不确定性而缩短采购周期
  • 61%的买家因经济因素提前与供应商接触
  • 企业希望在预算削减前完成采购决策

1.3 买家决策机制未变,但时机改变
报告强调:采购流程的本质结构并未改变,仍然分为两个阶段:
选择阶段(Selection Phase):研究、筛选、排序供应商(占60%流程)
验证阶段(Validation Phase): 确认选择、谈判、签约(占40%流程)
但关键变化在于:

  • 85%的买家在接触供应商前已基本确定需求
  • 95%的情况下,最终中标者来自初始候选名单
  • 76%的情况下,选择阶段排名第一的供应商最终获胜

会展启示: 如果您的品牌没有进入选择阶段的初始候选名单,那么即使在展会上有精彩展示,获胜机会也仅有5%。

02.深度洞察:买家到底如何做决策

2.1 经验丰富的买家团队
买家画像:

  • 平均年龄:38-44岁
  • 72%为千禧一代和Z世代(Forrester数据)
  • 每位成员平均经历过8-9次同类产品/服务采购
  • 73%的候选供应商是买家曾经接触过的

关键发现:

  • 72%的候选名单在采购第一天就已确定
  • 88%的情况下,买家最终选择的是有过往经验的供应商
  • 80%的买家个人认识供应商组织中的销售人员

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 B2B采购很少"从零开始"。买家的决策高度依赖过往经验、品牌熟悉度和人际关系。
2.2 双重买家群体:解决方案买家vs声誉买家
报告引用B2B Institute的"可购买性"(Buyability)理论,将买家团队分为两类:

买家类型

关注点

决策依据

典型角色

解决方案买家

方案是否解决业务问题

理性、功能性分析、技术清单

业务分析师、解决方案架构师、技术专家

声誉买家

风险控制与供应商可靠性

情感驱动、品牌声誉、可参考性

CFO、合规/风险经理、C级高管

启示: 买家团队是一个复杂的决策生态系统,每个成员平均承担3-4个采购职责。营销内容和会展体验必须同时满足这两类买家的需求。

03.AI如何重塑采购流程


3.1 AI工具使用的普及

  • 93%的亚太买家在采购中使用AI工具
  • 平均使用AI的约3种不同场景
  • AI主要应用于采购旅程的早期和中期阶段

3.2 咨询顾问使用量大幅下降
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

  • 使用咨询顾问/分析师的买家从77%暴跌至56%(下降21%)
  • 预计LLM工具部分替代了外部顾问的作用
  • 50%的买家预计AI将增强外部资源
  • 29%的买家预计AI将完全取代外部顾问

会展影响: 如果买家减少对第三方顾问的依赖,转而使用AI自主研究,那么传统的"行业专家论坛"和"第三方评测报告发布"等会展内容形式需要重新审视价值。
3.3 买家最关心的AI透明度问题
当解决方案内嵌AI功能时,买家最需要了解的信息:

关注点

关注比例

营销建议

AI功能能力

55%

在展位和内容中清晰展示AI具体能做什么

定价

47%

81%买家期待AI功能不额外收费

数据安全

42%

提供安全白皮书和合规认证

模型训练数据

41%

说明AI如何训练、数据来源

数据存储方式

45%

明确数据驻留位置和隐私保护措施

专有或非专有

30%

说明是自研AI还是集成第三方

集成或可选

29%

明确AI是核心功能还是附加选项

报告强调: 大多数供应商网站未能提供买家所需的AI透明度信息,这正是买家提前接触供应商的主要原因。

04.对B2B活动营销与会展的战略启示


4.1 重新定位会展的战略价值
传统认知误区: 展会是"捕获潜在客户"和"产品演示"的场所
新现实: 展会应成为"进入候选名单"和"强化品牌可购买性"的战略阵地
三大战略调整:
① 从"捕获线索"转向"赢得候选资格"
既然76%的赢家在选择阶段就排名第一,展会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确保品牌进入目标账户的初始候选名单
展位设计应突出品牌识别度、行业地位和可信度标识(如客户案例、奖项认证)
② 从"产品展示"转向"AI透明度沟通"

  • 设立专门的"AI功能答疑区",准备标准化的AI透明度工具包
  • 展台销售人员必须能清晰回答AI的5大核心问题(功能、定价、安全、训练、存储)

③ 从"个人销售"转向"买家团队覆盖"

  • 技术演示区:满足解决方案买家的功能评估需求
  • 高管会谈区:为声誉买家提供战略讨论和风险保障信息

4.2 会展内容策略的四大转型
转型一:提前布局,抢占心智
既然72%的候选名单在采购第一天就确定,会展营销必须在展会举办前数月就开始布局:
展前6个月:

  • 启动ABM(基于账户的营销)计划,识别目标客户中的11人买家团队
  • 通过SEO、GEO(生成式引擎优化)、AEO(AI引擎优化)确保品牌在搜索和AI工具中的可见性

展前3个月:

  • 向目标账户推送行业思想领导力内容(白皮书、研究报告)
  • 邀请关键买家参与圆桌或VIP活动,建立"过往经验"

展前1个月:

  • 精准投放,强化品牌印象,确保进入买家的初始考虑范围

转型二:双线内容设计

内容类型

目标受众

展会应用

关键信息

功能验证型

解决方案买家

技术demo、对比表、ROI计算器

"我们的方案如何解决你的问题"

风险缓解型

声誉买家

客户案例视频、合规清单、安全白皮书

"选择我们是安全的决定"

转型三:AI时代的内容透明化
报告建议供应商准备"AI透明度工具包",在会展中这应该包括:

  • AI功能一页纸:清晰列出AI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 定价透明说明:AI功能是否额外收费、如何计费
  • 安全合规清单:数据存储位置、隐私保护措施、合规认证
  • 训练数据说明:AI模型如何训练、使用何种数据源
  • 对比竞争分析:与竞品的AI功能对比(买家16%需求)

转型四:从MQL到买家团队参与度
报告呼吁B2B营销者放弃传统的MQL(营销合格线索)指标,转向四阶段度量:
会展营销应采用的新指标体系:

  • 搜索份额和LLM提及率:品牌在搜索引擎和AI工具中的可见度
  • 买家团队参与度:目标账户中有多少买家团队成员与我们互动过
  • MQA(营销合格账户):基于1/2/3方意图信号判断账户成熟度
  • 管道提升:展会对销售机会和成交的实际贡献

会展执行建议:

  • 展会现场不以"扫码领奖品"收集线索,而是识别目标账户的买家团队成员
  • 使用会议预约系统,确保同一买家团队的多个成员(解决方案买家+声誉买家)都能得到覆盖
  • 展后分析不看"收集了多少名片",而看"覆盖了多少目标账户的买家团队"

4.3 会展活动设计的实战建议
建议一:设计"快速决策通道"
既然采购周期从13个月压缩至11个月,买家与供应商的互动从每人每供应商20次降至16次,展会体验必须高效:

  • 废除冗长的产品介绍,改用"15分钟核心价值沟通"
  • 提供"带走资料包",包含买家后续自主验证所需的所有信息
  • 设立"快速答疑区",特别针对AI功能的常见问题

建议二:利用"过往经验"优势
报告显示88%的买家最终选择有过往经验的供应商:

  • 老客户专区:为现有客户提供升级方案和增值服务介绍
  • 行业社区活动:组织客户交流会,让潜在买家与现有客户对话
  • 案例故事墙:展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成功案例

建议三:针对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数字化体验
报告指出72%的买家团队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93%的这一群体对传统采购流程不满意:

  • 提供无接触式信息获取:二维码、AR演示、虚拟展台导览
  • 避免强制信息注册:年轻一代反感门控内容(gated content)和后续骚扰
  • 提供互动式对比工具:让买家自主对比不同方案特性

建议四:会展后的持续覆盖策略
既然选择阶段占60%的流程且决定了最终结果,展会后的跟进应聚焦于:

  • 识别哪些参展买家处于选择阶段(通过意图数据)
  • 为这些买家团队提供完整的比较评估资料
  • 主动联系买家团队中未出席展会的"声誉买家"(如CFO、合规官)

4.4 区域差异化策略
报告提供了亚太细分市场的差异数据,对于举办多地区会展的企业具有指导意义:

市场特征

澳新

香港

新加坡

东南亚

第一天确定候选名单比例

72%

70%

80%

69%

赢家在初始名单中的比例

94%

92%

98%

96%

选择有过往经验供应商比例

86%

87%

91%

88%

买家平均历史采购经验(次)

8.5

8.2

9.0

8.3

策略建议:

  • 新加坡市场:买家决策最依赖过往经验,品牌建设和客户关系维护是重中之重
  • 东南亚市场:相对更开放给新供应商机会,适合新进入者通过展会建立首次接触


05.给CMO和会展营销负责人的行动清单

战略层面(向高层汇报时使用)

  1. 教育C-Suite高管团队
  • 分享本报告核心数据:60%的决策在接触销售前完成、76%的领先者最终获胜
  • 说明传统MQL模式已失效,需要转向ABM和全买家团队覆盖
  • 争取预算重新分配:从短期需求生成转向长期品牌建设和选择阶段内容投资

2.重新定义成功指标

  • 目标账户覆盖率
  • 买家团队成员参与深度
  • 进入候选名单的账户数量
  • 展后管道转化率

3. 平衡品牌与需求投资
报告指出,品牌建设被CMO评为#1重要性,但预算仍更多分配给需求生成
会展预算应向品牌建设倾斜:展位设计、思想领导力活动、客户社区建设
战术层面(会展团队执行使用)
1.展前准备清单:

  • 识别目标账户的完整买家团队(11人)
  • 为解决方案买家和声誉买家准备差异化内容
  • 准备AI透明度工具包(功能、定价、安全、训练、存储)
  • 设计"进入候选名单"的核心信息和视觉呈现
  • 培训展台人员:15分钟价值沟通话术、AI常见问题应答

2.展中执行清单:

  • 优先约见已在选择阶段的目标账户(利用意图数据)
  • 记录每个目标账户的买家团队成员接触情况
  • 收集买家关于AI功能的具体问题(用于优化内容)
  • 邀请关键买家参与客户案例访谈或社区活动

3.展后跟进清单:

  • 48小时内向接触过的买家团队发送个性化资料包
  • 识别买家团队中未接触的"声誉买家"并主动沟通
  • 分析目标账户的买家团队完整度(覆盖了11人中的几人)


06.结论:从"展示产品"到"赢得信任"

这份报告揭示了B2B采购的一个本质真相:买家早已在暗处做决定,大部分供应商只是在验证阶段"走个过场"。
对于B2B活动营销和会展而言,关键转变是:

  • 从"我有什么产品"到"你为什么应该信任我"
  • 从"捕获陌生线索"到"维护关系资产"
  • 从"展会上的一次邂逅"到"买家旅程的战略触点"

报告数据表明:

  • 如果你在选择阶段排名第一,你有76%的获胜机会
  • 如果你不在初始候选名单,你只有5%的机会
  • 如果买家没有与你的"过往经验",你很难被选择

因此,会展不是销售的起点,而是长期品牌建设的收获时刻。成功的会展营销应该是:目标买家看到你的展位时说"我知道这家公司,正好想和他们聊聊",而不是"这是谁,先看看再说"。
在AI重塑信息获取方式、经济不确定性压缩决策周期的2025年,那些理解买家旅程本质、提前布局品牌心智、准备好AI透明度沟通、覆盖完整买家团队的企业,将在会展和B2B营销中占据压倒性优势。
最后,请扪心自问:

  • 你的品牌是否在目标客户的初始候选名单上?
  • 你的展位内容是否同时满足了解决方案买家和声誉买家的需求?
  • 当买家用ChatGPT搜索你所在领域的解决方案时,你的名字会出现吗?
  • 你是否准备好回答买家关于"AI内嵌"的5大核心问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在下一场展会中的真正ROI。

报告来源: Green Hat & 6sense, "The APAC B2B Buyer Journey Research Report 2025"
样本规模: 632家亚太B2B企业(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
研究时间: 2025年6-7月


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感兴趣,需要我们的支持,请猛戳按钮留下您的需求,我们会安排资深顾问与您联系洽谈!
我有需求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上一篇:Agentic AI重塑旅游业:来自McKinsey与Skift的联合报告 下一篇:数据驱动,提升参展商留存率的秘诀大公开!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信息,请致电我们!

400-690-3131

欢迎申请试用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提交成功,客服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如要尽早得到回复或随时发起沟通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欢迎申请试用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提交成功,客服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如要尽早得到回复或随时发起沟通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关注客服:31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