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沛: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协同会使会计变简单
2012年度中国CFO春季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联通(600050,股吧)财务部副总经理陈沛表示,企业的发展必须保持业务与财务的协同,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这个规则,一定要设到业务系统里面去,通过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协同,使我的会计变得简单,我会计核算需要的业务,我在业务就获得了,完了进入我们的财务系统,我们就自动出来了。按照这个东西我们实现了全集团财务一本张一套,所有的报表集团出,我们集团已经实现了。
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沛:谢谢主办方,也非常感谢田总,给我这么一个机会,和各位嘉宾来讨论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是中国联通从2009年重组以来这三年来我们做的事和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以及我们未来要做的事。包括今天和大家谈的我们一些实现的,我们正在实现的,有些我们在两到三年内可能实现的。
我们今天的主题谈的是转型,我的转型可能比较大,包括中国联通整个管理的转型,以及财务的转型,涉及的面比较广一点。我希望今天运用这么一点时间,给大家带来一些体会。
我们财务管理渗透于业务活动信息系统支撑流程化管理。财务是个管理,管理是结果管理还是过程的管理,这是一个话题。
但这个管理,财务要想实现过程的管理,必须要核心的东西,要利用现代IT技术支撑它,特别是针对一个大的企业来说,成规模的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一个手段支撑它,我们很难实现我们财务的转型。
在讲之前,我想讲一下中国联通今年做的事,它有一个背景,这个背景我们中国联通在2008年开始进行融合,就是我们电信业比较大的一次重组,2008年开始我们进行重组,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联通开始做一些管理转型和针对管理转型做一些IT系统的建设。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在中国联通和这次重组的过程中,最大的就是两个企业的合并,就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为一家,这两个企业规模都差不多的,规模两家公司都在千亿左右,规模是非常大的。但是两个公司这么大,因为它的成长历史不一样,发展历史不一样,存在着很多很多的差异,实际上两个公司因为发展历史是不一样,中国联通是市场竞争的一个产物,我们中国网通原来政府管过来的,所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个差异存在着多层次的差异,我们从战略的差异一直到IT系统的差异,包括服务的网络也存在着差异。我们网通以固化为主,中国联通以经营移动为主,一直到基层的运营层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在这个过程中,这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如何实现它的战略目标,我至少是一加一大于二,而不能一加一小于二,或者等于二。把这个公司融在一起,这是两家公司合并之后信息管理层面最大的问题。
两家公司合并之后,组织结构也非常非常复杂,人数比原来多了大概3、400人,我们发展到1300人的规模,在重组初期,因为重组的时间非常短,是2008年5月26号下了这个文件之后,我们要求我们在9月30号之前,一台设备一台设备的开始,在年底之前,12月31号之前要完成这两个公司的重组,组织起来非常的复杂。
在我们重组的初期,我们实际上是简单的相加,我们的部门30多各部门,现在我们压缩到10个部门,在做进一步的管理整合。我们市场部有4个,当时是非常非常复杂的。
中国联通新一年如何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战略的问题,一个集团我们怎么去体现,这是一个集团形象的问题。我们两个并行的东西如何回到一块儿,使我们快速的形成一个整体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实际上整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国家,是简单的把两个公司叠加到一起,还是我们选择一家的管理模式,或者是我们重建?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选择。管理模式不会变,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我们支撑我们这么大的企业,因为在电信业我们整个的运营管理是靠IT去支撑,比其他产业要发达一点,如果我们的管理模式简单的相加,如果我们管理模式要重建,我整个IT体系也要重建,在讨论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考虑支撑我们管理模式的IT搭建的问题。
最后管理层意识到,我们无论用哪种管理模式,我们都存在着问题,这两个企业发展到今天,大家都意识到这个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着问题,但是在原来体系下要变革这个管理模式的时候是很难很难。就像汶川地震之前的县城一样,有很多很多的毛病,但是你要改变这些毛病很难,钱从哪来,谁去做这些决策,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汶川一场地震之后,大家都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我就要重建,根本不用考虑历史的这些问题如何处理,后来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计划。
中国联通在这个过程中抓住重组的机遇,重新搭建这个管理模式,吸取我们两个公司原来比较好的优点的东西,借鉴于外部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到中国联通里面,创建一个支撑中国联通未来发展的模式。
我们过去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某些问题,这不仅仅是我们中国联通,可能我们央企都存在着问题,我们的管理模式是怎么样的管理模式,是以部门职能分工为基础的资源分配型的管理模式,这里面怎么去解释呢,整个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把资源整合,我们管理核心的东西有几个,一个是公司架构怎么设想,管理一致的设想。
我们企业整个组织架构都是围绕着企业已经掌握的人才、物质的资源怎么去管理,去设计你的组织架构,一个一各部门的组织架构。
第二个,我们所有的制度,我们内部所有的制度,都是想怎么管资源,这是整个的,从我们管理的核心来说,我们整个的理念是围绕着把资源管理起来,把资源分配到不同的职能部门,财务部管钱,我们计划部管项目,我们建设部管建设,当你办一件事的时候,你很难去协调,资源的分配形式分配到各个部门,资源的分配方式是什么方式,是资源的分配,你要我就给你,所有的管理资源大家都是预算,给你预算,然后跟踪去分析,这个管理模式实际上把一个资源分配到各个部门去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我们可以说是计划经济,通过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央企无论怎么样重组,怎么样变化,都没有打破计划经济资源分配的管理模式。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我们很难去获得我资源分配下去以后他的信息,我资源给谁了,他用的状态如何,他很难获得,在团体的模式性,IT技术信息不发达的时候,获得不了这些信息,他就管不住。通过事后分析,事后检查,来去评判资源的使用效率,他不放心,所以他要管住。这是我们这个管理模式。
在这个管理模式下,企业靠什么赚钱?靠客户。当客户提出需求的时候,我们无法去保证这个客户的需求,因为他没有掌握资源。他得一级一级申请,这是我们的组织,这里可能掌握一部分资源,这里掌握一部分资源,一步一步申请,可能需要大的资源的时候,我们得上这个地方拿,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决策,如何决策,他这个赚不赚钱,我该不该给,方法给,给了不放心,报表分析,下面一直在等这个资源,等资源来的时候,这个客户已经跑了,这就是我们预算编制上上下下,几下几下,预算申请,超过预算需求的时候,你很难去实现。
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支撑现在经济竞争环境下的这种企业的模式, 这是一个毛病,在这个毛病下我们如何转型?管理不转型就获得不了市场,就不能支撑你企业发展。我们转什么?往那个方向?我们必须要转。
怎么去转?转到哪?我们未来的转型模式是什么?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流程化管理为基础,资源提供型的管理模式。满足客户需求我们才能赚钱,但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牵扯到我们组织架构如何去设计?我们组织架构要按需的管理模式的时候,实际上跟我们现在的组织架构,对我们技术体系的设计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说在这个管理模式下,我们未来的组织架构要围绕着满足客户需求,就是说要发挥我们资源的最大化,把我们的组织将来分为三个层面,我们叫三权分立的方式,决策是关于资源如何分配,资源如何调配,资源分配的规则,资源需求提供的规则我们要做决策,这是一个。
第二,超过我资源分配的时候如何去处理,这是第二个问题,我们决策需要做的。这需要一帮人去做。
第三执行,对我的决策,对我制定的规则,从发展业务,会计核算这个业务如何去执行,你只管去执行,按照我的规则办事,按照我规定的流程,按照我规定控制的规则去执行,去做。
完了监管,对我们决策层的决策者,我们决策的过程,决策者制定的规则,是不是在我们执行层面去执行,未来我们这个企业就分三帮人,一个是决策者,第二层面就是处理业务的人,从接收订单开始一直到会计核算,制定的规则那是由决策者来制定的,第二层面就是监督者。
在这三拨人里面怎么去管理?就要流程化的管理,比如我们决策层,我们制定决策的时候,财务部发一个制度,我们建设部发一个建设的制度,我们用人部发一个资产管理的规定,大家这些制度都是分类去制定,在这个制度上最主要的,就是权利是非常非常明显的,但是责任是非常非常不清楚的。我们下面的制度,我们制定的制度,根本不知道谁是主要的操作者,未来制定的时候,制定政策的这帮人,不是分部门,可能是按照一个流程,一个流水线的流程去制定,比如说电信业我们工程建设,网络规划到我的年度计划,到我的意向,一直到建设,一直到交付资产使用,这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大家必须要坐在一起去制定一个政策。我的网络规划怎么规划,一直到会计核算,大家一个完整的流水线去制定政策。
执行层面也是一样,谁去编计划,谁来立项,谁去执行,都是一条线的。监督也是一样的,这样做消除了我们部门存在着职责不清的问题,使我们的效率更高。我们现在流程化的管理仅仅是一种概念,并没有在我们企业的管理中得到落实。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有一个问题,我由资源分配改为资源主动型的时候怎么解决大家的问题,你需要什么我给你什么,我能放心吗?他要去控制我的资源按照你的需求给你提供了,你必须按照你的需求给我实现资源消耗的目标,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建设的核心东西就是资源如何按需提供, 如何对资源的使用过程,使用效率进行一个评价,这是我们最核心解决的问题。
我们提出来建立一个基础,需求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一个闭环,两个简单,三张报表,我们把资源要配制到最末端,这个资源的提出使用的最末端,由我们客户经理去提供,一级一级去提需求,我们最末端如何控制,我们提出一个闭环,两个订单,三大报表,一个闭环,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我们企业的核心,我们企业今天掌握这些资源,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给我们带来价值,客户给我们创造价值,这是我们企业经营的目标。
怎么满足客户需求,我们从客户的需求开始,我们完完全全要管理这个客户的需求,这是从需求获取,到这个需求给我带来的行为分析,这个客户能给我创造什么价值,我给他是不是能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个客户可能需求是单点的,但是我提供你的产品,我的服务可能更多,我根据他的需求提供更多的产品,这些满足之后,我就要给客户提供一个服务,服务完成之后,我要对这个客户给我创造的价格,和给提供的服务要做深度的分析,为下一个客户提供依据,我怎么维系他,提高他的忠诚度,围绕着客户需求来去管理。
第二,两个订单,当客户提出需求的时候,这个订单两部分,第一个订单,我们和客户形成了一个订单,客户要有这么一个需求,通过客户的需求,通过我们的分析,可以给客户一个满意的订单,当这个订单出来之后,这是对我们企业的一个需求,转化为我们企业的工单,这个工单就把我们企业内部所有的资源,所有的管理,执行,和我们的监督全部结合起来。
第三,三张报表,你这个客户有需求,我们也形成了订单,客户是不是给我们创造了价值,我们通过三张报表,第一个我们对客户小单,就是账单,大家给我们掏的钱,创造的价值,这是我们客户的账单,这个账单就是我们的收入的资源,这个工单需要我什么样的资源,这个资源和这个加起来以后,就成为我员工的绩效,一张报表一个机制,客户和资源的需求是什么样的程度。
最底层就是我们客户经理,拉客户,再上面我们把针对单个的员工的绩效,这个员工可能归我们一个区域,我们制定不同类别的绩效,而且管理转型的时候,一定要通过一个机制才能推动管理转型。现在尽管不放心,但以后你需要什么,我看到这些表格,我就再给你配制,配制的时候你怎么用这个东西,我要通过这个东西去解决。
要想实现这个管理转型,实现我们由分配型向提供型的转型,针对这么大的一个企业,要解决放心的问题,就要解决一个信息沟通的问题,及时你获得了什么,他的需求是什么,围绕这个管理转型,实际上我们中国联通在这次我们IT支撑的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支撑整个公司的战略,管理的转型,这是我们中国联通对IT的一个定位,我们一年花几十亿建我们的IT,目的就是使我们办公自动化我们是要解决管理的问题。
如何建设这个管理转型?我们要想实现它必须有IT系统固化它,它能够固化我们的流程,我业务从资源的需求一直到资源的结果,我要你的流程,从资源的需求提出到资源过程的管理,我一定要有一个规则,而这个规则和这个流程,必须要IT系统去固化它,否则的话您的这种东西仅仅提留在IT系统,落不了地。你给他这个东西了,至于他怎么做,是他去做,而未来是当我这个业务实现信息化的时候,这个系统是个自动翻译的过程。我们未来要建很小流程贯通,使我们流程化管理落地,我坐在金字塔的上面我能看到最底层,建立这么一个平台,才能支撑这个管理转型。这就是我们IT系统建立的过程。
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原来中国联通和网通一样,我们都是分别建设,在这三年我们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硬件上到人员上,都是一个同样的东西,集团通过这个东西使我集团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固化的,这是我们目前做的事情。
一级IT平台建设,这是我们今天做的,我们电信业分三大运营系统,MSS,OSS支撑网络的,BSS支撑网络(英语)结算的。在一级IT平台建设中我们定了基本的原则,第一个叫战略驱动,IT支撑什么,它要支撑公司战略转型,包括我公司管理的转型。你坐办公室就要干另外一件事,就是在脑子里想,否则的话就没事干。
中国联通追求未来不做一张凭证,在今年年底我们完全实现,我们所有的会计凭证都是系统自带的,前提就是业务自动化,会计就是对我们业务的翻译,按照另外一种语言,就像翻译汉语一样翻译。
企业的风险管控,我们这种规则全部都要系统固化,比如没有合同你别立项,企业管控要靠系统,凡是有规则的,都要系统落地,完了公司运营合理化,整个公司资源的分配,资源的使用,全部放在一个平台上公开透明,上到董事长,下到我们一般的人员,都能看到我们资源的所有的过程。
商务协同网络化,就是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怎么提高它的效率,我们怎么在整个的产业价值链里放大自己,这是我们要实现的。
业务模型的设计,我们以前建IT系统仅仅设计我们的IT系统,这次是把业务模式的设计做为重点,未来什么要的业务流程先设计出来以后IT系统自动化,财务的规则,财务风险部门,一定要渗透到我们业务的最前端。
我们关注的五大协同,我们要全业务系统,我所有的业务各个过程我都要协同起来,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不是流程和流程之间矛盾的时候我们再去协同,这次我们设计模型的时候,考虑到我们企业的整体,这个设计我们是围绕着合同,企业实际上就是一个履约的过程,不管我们是招来一个员工,还是和我们的供应商,我们就是一个合同的履约,从合同的签订一直到合同的终止,我们把所有的都串起来,在每个环节如何控制它的风险,合同管理贯穿于我们整个流程。
业务与财务的协同,第一,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这个规则,一定要设到业务系统里面去,第二,通过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协同,使我的会计变得简单,我会计核算需要的业务,我在业务就获得了,完了进入我们的财务系统,我们就自动出来了。按照这个东西我们实现了全集团财务一本张一套,所有的报表集团出,我们集团已经实现了。
下一步我们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本张,业务财务一套表,收入成本利润三方出,未来我们出的报表不是这个报表,业务财务一本张,业务财务一套表。
财务管控和业务协同,我们一定要把我们财务的要求,或者是公司用人风险管理这些控制,全部渗透到我们流程的各个环节,固化到我们的系统里面去。
风险管控,我们简单的说,比如说我们资金支付,过去我们的资金支付一个出纳可以开一张支票,我的钱可以出去。但是我们现在支付的时候,第一,你有没有合同,你要提支付申请单的时候,我们要看你有没有合同,这个合同达到没达到支付的条款,比如说到货付款,你一到货之后,我会把信息传到合同系统,它有这个信息,我达到了付款的条款,我才能付款。我的凭证号码,我经过授权是不是审批了,我审批了,我们按照职责建立授权,审批完之后自动创建我的会计凭证,我们把信息传到我们系统,他动用我们银行每一笔钱,都要我给它电子指令。在这个环节你少一个环节把钱支付出去,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经营目标是实现我们现阶段预算的控制。我们电信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市场,我们今年投资一千亿,我们每一个项目是不是按照我们预算去执行了,我们怎么控制它,预算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项目在立项的时候,你预算了,你买要什么东西,需求我开始控制,我确保你不要超过我的预算,当需求变为合同的时候,合同完了要出库,整个企业的工程建设,我们不会超过预算的,当你出现超过预算的时候,对不起写申请,我重新调节预算,我们一定要按照计划,从签合同到运营,维护,从需求开始控制,定合同,一直到释放,整个的流程。
我简单的把中国联通过去三年做的,和今天正在做的,未来要做的一些事情更大家说了一下,我们通过IT系统建设搭起这个架构,中国联通靠什么,运营商里面我们是弱势群体,我们是最小的兄弟,我们再没多大本事,我们想靠管理能给我们公司提供一个未来的计划,非常感谢大家,能耐心听我讲了这么多。谢谢大家。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 12025年上半年并购趋势:AI和垂直细分市场
- 2专题研究:会展活动行业“导师计划”的深度解析与未来展望
- 32025年数字营销统计数据:上半年数据概览
- 4国际会展观察76:CEIR发布2025年B2B展览绩效基准报告,中型展会的平均净利润率达38%
- 52025年英国慈善筹款活动TOP 25报告分析
- 6进军AI产业,eMerge Americas收购迈阿密AI社群Miami AI Hub
- 7国际会展观察75:全球会展中心发展动态和里程碑
- 8会展业迎接人工智能智能体的兴起
- 92025年戛纳狮子节的6个趋势:人性创意与全球多元的交响
- 10Vista退出Cvent:黑石集团以13亿美元完成交易及其对事件技术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