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钱开会到会议产业盛行的变迁
按照世界上权威国际会议组织————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的统计,每年全世界举办的参加国超过4个,参会外宾人数超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有40万个以上,会议总开销超过2800亿美元。国际会议市场的巨大潜能和会议产业的高额回报,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民间组织加入到了国际会议市场竞争的行列,力求在丰厚的世界会议资源中抢得一杯羹,以至于如今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国际会议的主办权往往都是在10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在彼此几近白热化的竞争之后才能尘埃落定。而为了获得一个国际会议的主办权,往往又要经过几代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艰苦努力。能够成为国际会议目的国的国家又无一例外地必须具有良好的经济、人文环境和完善的设施条件以及必要的安全保障。因此,一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国际会议的多少,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
五十至七十年代 花钱开会为了国际形象
外事无小事。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数量有限的一些国际会议,也都是纯粹的政府行为。需要开了,政府部门就掏钱,该多少钱就多少钱,谈不上投资回报率。整个北京城,那时可接待外宾,可以举行一定规模会议的饭店宾馆只有北京饭店和友谊宾馆。友谊宾馆前身是供苏联专家住宿的招待所。1964年,为了举办国际科技会议,才在友谊宾馆院内增盖了一座可容纳500人的科技会堂。那时的国际会议政治意义远远大于经济意义。
八十年代 会议产业初露端倪
80年代,国门的徐徐拉开,使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和会议产业的萌芽成为可能。在国际上,旅游与开会同样密不可分。到帷幕已经拉开的神秘的东方古国看看,是整个80年代大多数外国人来中国开会之外的另一个目的。开放后的中国吸引力大得惊人。
80年代初期,纯经营型的涉外饭店逐步落成,会议产业开始萌芽
1982年,地处朝阳区亮马河的长城饭店落成开业,当年就开始接待国际会议。1984年,又有香山饭店和西苑饭店先后落成开业。尤其是由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建造的香山饭店,因其设施齐全、先进及极具东方特色而成为很多国际会议的首选之地。当时,这里每年要接待国际会议上百个,客房出租率长期保持在110-120%以上,成为当时北京抑或整个中国把举办国际会议作为自己饭店主要业务的典型。
饭店增加的速度赶不上需求增加的速度,上规模的会议场所依然还少。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北京新建的上规模上档次的饭店还有很多,像国际饭店、昆仑饭店、建国饭店等,这些饭店的建成极大地提高北京市的外宾接待能力。但这种接待能力提高的速度仍然赶不上需求的增长。1984、1985年由于饭店客房紧张,在西苑饭店常有整团的外宾在餐厅搭椅子过夜的情况。对此,曾经有过多年举办国际会议经历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的武少源处长至今记忆犹新。1986年,他临时接待了国际科技交流团,全团加团长到团员只有区区4个人,可跑遍了北京城,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落脚之处。所以他介绍那时举办国际会议的经验是:"必须事先有周密详细的计划安排,来多少人,住宿在哪儿,时间多长,何处就餐,会议在何处举行等等,样样都要有着落,稍有疏漏,就要说破了嘴,跑断了腿,想补救都来不及。"
为此,他们曾于1985年至1988年连续四年包租了友谊宾馆整整一层共70间客房。每年仅租金就要赔上100多万元,为的就是外宾来时随时都能有处落脚。整个80年代,北京新建的上规模上档次的大饭店已数量可观,但仍显最大不足的是,这些饭店中可用于同时接待有数百名外国来宾参加的大中型饭店、会议场所仍不过只有友谊宾馆、香山饭店、昆仑饭店、国际饭店等区区数家。而能同时接待千人以上的国际会议场所基本没有。
"梧桐树"引来了"凤凰","凤凰"由让"梧桐树"枝繁叶茂
一系列大型饭店宾馆的建立,致使中国成了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的目的地国。同时纷至沓来的国际会议也使得北京的新建的饭店建一个火一个。整个80年代,是北京高档饭店业的黄金时代。相当多饭店的客房出租率经常保持在90%,其中相当的比率为会议用房。1987年,昆仑饭店刚建成开业时,曾因某种特殊的原因,一度显得萧条,他们就与中国科协合作,一年内连办二十几个科技类的国际会议,结果局面彻底改观。道理很简单,这里整天有成堆的黄头发、蓝眼睛、大鼻子的人进进出出,那广告效应就让人受不了。由此,昆仑饭店也成为80年代继香山饭店之后的又一家靠举办国际会议获利甚丰的典型之一。
九十年代 国际会议成为一景
进入90年代,会多尤其是国际会议之多,几乎成了一景。而主办者也已由政府一家变得更为多元化。政府的,民间团体的,跨国界行业协会、学会的,应有尽有。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以后,在北京召开的有外宾超过千人以上参加的大型国际会议就有数十次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有1990年5月的第十四届世界采矿大会;1990年9月的亚运会;1990年10月的国际感光会议;1991年的世界电工大会;1992年的世界化学大会和国际昆虫大会;1993年的国际养蜂大会;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1996年的世界地质大会;1997年的世界石油大会。进入今年以来,在京举办的国际会议的数量更是可观,最著名的自然当属前不久先后结束的世界建筑师大会和万国邮联大会。今年11月底,同样著名的另一个国际会议————联合国关于保护大气层臭氧层(蒙特利尔)签约国第十一次会议也将在京召开。仅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今年举办的和将要举办的外宾超过千人的大型国际会议就达到12个以上,而仍是在这里,已经召开和将要召开的外宾人数超过三四百人的中型以上的国际会议还有30余次之多。如果再算上北京另一个办会大户————中国科协的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举办的数十个大小会议以及数量众多的饭店、宾馆举办的国际会议,每年会议量可达数以百计,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召开。
国际会议中心、大饭店让国际会议有了依托
进入90年代之后,北京的会议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具有会议功能的大饭店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中心也建了起来。时至今日,北京共有五星级饭店15个,另有40余个四星级饭店,其中很多具有会议功能。其中著名的有90年代先后竣工的中国大酒店、五洲大酒店、凯宾斯基饭店、中苑宾馆等。这些宾馆饭店有的原来就具备会议设施功能,有的又经过了后期改造以利办会。如凯宾斯基饭店就把整整一层客房打通改为了会议室。但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还数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这里有可分别容纳2800人、1200人和600人的大、中、小三个主会议厅,另有48个分会厅,装有9种语言同声传译、投影电视、电影机、舞台灯光等设备,还设有展览厅及展示空间共可布置300个国际标准展位,代表注册大厅、公共休息厅、贵宾休息室甚至楼层酒吧等也一应俱全,完全的国际标准。
北京宾馆饭店及国际会议中心各自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它的市场定位。中国大饭店更适合举办科技学术会议,而国际会议中心自然更适合举办大型民间组织会议了。
人才队伍、服务公司的成熟让办会更便捷
国际会议数量的增加和国际会议的特殊要求也促进了相关人才队伍、服务公司的壮大成熟。许多举办者介绍,80年代举办个国际会议,想找几个同声传译人才费了老劲,因为资源有限,整个北京市也不过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有张三就没李四的。如今这样的人才有数以千计,用起来就方便多了。因为这类人才多,会也多,所以他们同样不得闲,经常要赶场子一天跑好几个地方,成了一种职业。此外,一些相关的会议服务公司也兴旺发达,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展板、展台的布置、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的出租、礼仪小姐的提供等等五花八门。想要租投影仪、幻灯机吗?有,不是几台、十几台,而是几十、几百台,专门预备的。想布置展板、展台吗?好,受过专门训练的人说到就到,连设计方案带下料施工,两三个小时就全搞定。快得邪性,又绝对专业,绝对让人满意。而这事在过去通常要几十个人干上十天半个月,于是办会也变得越来越容易。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