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后如何跟进客户:17个策略让获客转化率提升300%
展会结束后的48小时,是决定投资回报率的黄金时刻。然而,研究显示:
87%的展商在展会后超过一周才开始跟进
44%的潜在客户从未收到任何跟进信息
仅有不到5%的企业有系统化的跟进策略
这份实操指南将帮助你建立一套完整的展会后潜客跟进体系,通过17个经过验证的策略,让你的展会投资真正产生价值。
如何使用本指南
第一步:快速评估你的潜客
在使用任何策略前,先对潜客进行分类:
A类(高意向):主动询问价格、要求演示、留下完整联系方式
B类(中意向):对产品感兴趣、愿意了解更多、互动积极
C类(低意向):简单交换名片、随意浏览、被动接触
第二步:根据时间轴选择策略
0-48小时:抢占先机,趁热打铁
3-7天:建立连接,加深印象
1-2周:展示价值,培育兴趣
2周以上:持续培育,等待时机
第三步:组合使用,形成体系
单一策略效果有限,组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力。建议每个潜客至少使用3-5种不同的跟进方式。
一、即时跟进策略(0-48小时)
1. AI智能评分法
使用场景:
展会潜客数量大,需要快速筛选优先级
操作要点:
利用CRM系统的AI功能,根据互动深度、停留时间、询问内容等维度自动评分
将潜客分为1-5分,5分最高
4-5分潜客6小时内跟进,2-3分潜客24小时内跟进,1分潜客48小时内跟进
实战技巧:
设置自动化工作流,不同分值触发不同的跟进序列,确保没有遗漏。
2. 个性化快速跟进
使用场景:
与潜客有深入交流,记得具体对话内容
策略示例:
Hi [姓名],
今天上午和您聊到AI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您提到的“库存预测准确率”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刚好我们有个类似案例,某零售客户通过我们的方案将预测准确率提升了32%。
明天下午3点方便通个电话详聊吗?15分钟就够。
[您的名字]
实战技巧:
必须在6-12小时内发送
提及具体对话细节,证明你在认真倾听
给出明确的下一步行动和时间
3. 高意向直接约谈
使用场景:
潜客明确表达购买意向或询问具体方案
操作要点:
跳过寒暄,直接进入业务讨论
提供多个时间选项,显示灵活性
可以附带日程链接,让对方自主选择
实战技巧:
在邮件主题写明“关于您提到的[具体需求]”,提高打开率。
4. 限时激励策略
使用场景:
推动犹豫不决的潜客快速决策
策略示例:
专属展会优惠 - 仅限48小时
[姓名],
作为本次展会的访客,您可享受:
✓ 15%产品折扣(原价基础上)
✓ 免费实施培训(价值5000元)
✓ 优先技术支持(6个月)
优惠将于[具体时间]结束,点击查看详情>
这是您的专属优惠码:[EXPO2024xxx]
实战技巧:
优惠要有真实价值,不要虚假营销
创造紧迫感但不要过度压迫
提供简单的行动路径
二、关系建立策略(3-7天)
5. 轻触式价值分享
使用场景:
中低意向潜客,需要慢慢培育
操作要点:
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行业报告、使用技巧、成功案例
不推销,只分享
邮件保持简短,3-5句话
策略示例:
[姓名],
记得您提到正在关注数字化转型的ROI问题。
这份《2024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投资回报白皮书》或许对您有帮助:[链接]
如果想深入探讨,随时联系我。
祝好!
6. LinkedIn战略连接
使用场景:
建立长期职业关系网
操作要点:
个性化连接请求,提及展会见面
连接后不要立即推销
定期互动点赞评论,保持存在感
实战技巧:
查看对方最近发布的内容,在连接请求中提及,显示你的关注。
7. 展会精彩回顾
使用场景:
群发但不失个性化的跟进方式
内容要素:
展会现场精彩照片/视频
重要发布或演讲要点总结
感谢到访 + 后续资源链接
实战技巧:
如果有潜客出现在照片中,单独发送并标注,增加亲切感。
8. 社交媒体软触达
使用场景:
不想太过打扰的轻度跟进
操作方式:
关注对方社交媒体账号
对其发布内容进行有见地的评论
分享相关内容时@对方
实战技巧:
评论要有价值,避免“不错”、“赞”这类敷衍回复。
三、价值展示策略(1-2周)
9. 视频个性化消息
使用场景:
需要建立更深层次信任的重要潜客
制作要点:
时长控制在1-2分钟
开头就叫出对方名字
简单回顾见面情况 + 分享一个有价值的见解
使用Loom、Vidyard等工具
脚本框架:
“Hi [姓名],我是[展会]上和您聊过[话题]的[您的名字]。
我一直在思考您提到的[具体问题]...
我们有个客户遇到过类似情况,他们的解决方案是...
如果您有兴趣,我可以介绍更多细节。
期待您的回复!”
10. 专家网络研讨会邀请
使用场景:
批量培育潜客,建立思想领导力
操作要点:
主题要和展会讨论内容相关
给展会潜客特殊标识或特权
会后提供录像和资料下载
实战技巧:
在邀请中明确提到“根据展会上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分享”。
11. 产品试用体验
使用场景:
SaaS或软件类产品的深度体验
设计原则:
试用期限不宜过短(建议7-14天)
提供专属试用账号,预置部分数据
配备专人指导,确保体验顺畅
跟进节奏:
第1天:发送试用信息和快速入门指南
第3天:询问使用情况,解答疑问
第7天:分享高级功能技巧
结束前2天:提供转正式版的专属优惠
12. 展位精彩集锦
使用场景:
让错过部分展示的潜客了解全貌
内容策划:
制作3-5分钟的精华视频
包含产品演示、客户证言、团队介绍
添加字幕,方便无声观看
四、深度培育策略(2周以上)
13. 再激活唤醒
使用场景:
一段时间没有回应的潜客
策略示例:
还在关注[具体话题]吗?
[姓名],
距离我们在[展会]见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不知道您提到的[具体项目/问题]进展如何?
如果计划有变也没关系,随时保持联系。
附上我们最新的[相关资源],希望对您有帮助。
14. 高管战略触达
使用场景:
重要大客户的关键决策人
执行要点:
CEO/VP级别亲自发送邮件或LinkedIn消息
内容聚焦战略价值而非产品功能
表达对其业务的理解和支持
实战技巧:
邮件要简短有力,展现对等的商业洞察。
15. 商务午餐深度交流
使用场景:
本地重要潜客,需要深入了解需求
邀请策略:
选择方便对方的地点
如果是异地,提供“虚拟午餐”选项(送餐+视频)
准备3-5个深度问题,了解真实需求
话术参考:
“展会期间时间太赶,很多细节没聊透。下周三中午有空吗?我请您吃饭,咱们轻松聊聊您提到的[具体业务挑战]。如果您时间紧张,我们也可以视频聊,我给您订个外卖。”
16. 个性化商务礼品
使用场景:
VIP潜客的关系维护
礼品选择原则:
实用性 > 价格
最好与对话内容相关
附带手写卡片
包含行动召唤(如扫码预约演示)
创意示例:
提到喜欢喝咖啡 → 精品咖啡豆
讨论效率提升 → 时间管理类书籍
关注数据安全 → 高端移动硬盘
五、特殊策略运用
17. 幸运抽奖机制
使用场景:
展会现场收集了大量名片,需要激活
执行方案:
所有到访者都有机会参与
奖品要有吸引力:免费产品、升级服务、培训名额
创造多个获奖机会,提高参与感
巧妙设计:
“每个回复邮件的朋友都可获得抽奖码,推荐朋友参与可获额外抽奖机会”
实战组合拳:如何设计你的跟进序列
高意向潜客序列(A类)
第1天:个性化快速跟进
第2天:限时激励策略
第3天:高意向直接约谈
第7天:产品试用体验
第14天:商务午餐邀约
中意向潜客序列(B类)
第1天:AI智能评分 + 分类
第3天:轻触式价值分享
第5天:LinkedIn连接
第7天:展会精彩回顾
第10天:专家网络研讨会邀请
第20天:再激活唤醒
低意向潜客序列(C类)
第2天:展会精彩回顾(群发)
第7天:社交媒体软触达
第14天:轻触式价值分享
第30天:幸运抽奖机制
持续:内容营销培育
衡量成功的关键指标
过程指标
24小时内跟进率(目标:>90%)
邮件打开率(目标:>40%)
回复率(目标:>20%)
社交媒体连接率(目标:>60%)
结果指标
演示/会议预约率(目标:>15%)
试用转化率(目标:>30%)
最终成交率(目标:>5%)
平均成交周期(目标:<60天)
总结:从展会投资到业务增长的必经之路
展会跟进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持续的培育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
速度决定一切:48小时内的跟进效果是一周后的5倍
个性化是基础:策略只是框架,真诚的个人触感才能打动人心
价值先于推销:先帮助,后销售,建立信任是成交的前提
系统化运营:单打独斗不如体系作战,工具+流程+团队缺一不可
数据驱动优化:持续追踪转化漏斗,不断优化每个环节
记住,每一张交换的名片都代表着一个潜在的商业机会。用好这17个策略,让你的下一次展会投资真正转化为业务增长的引擎。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