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行业深度案例之【微软Tech Summit大会】
微软 Tech Summit 大会起源于最早的微软技术教育大会 TechED。1989年起源于美国、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每年面向开发者的TechED是业界技术风向标。 如果说在科技领域微软的地位不可撼动,那么在数字会务行业深耕多年的31会议亦是拥有极佳口碑,于是在2017年年底举办的微软 Tech Summit 大会便是微软与31会议的强强联合,一场众人瞩目的TMT行业大会拉开帷幕。 本次微软Tech Summit 参会人数有3000余人,并设有多个分会场及晚宴,需要对参会者安排多种进场权限,主办方面临签到、身份限制等多重的压力, 11种身份对应6种权限,应对复杂会场 本次大会中设有讲师、嘉宾、媒体、展商、微软VIP等11种身份,同时不同分会场、晚宴也限制特定人群参与,于是31会议在入场通过吊绳颜色来确定入场权限,例如黑色是VIP及部分微软员工,他们拥有可进主会场权限,蓝色吊绳身份为微软员工,他们不可进入主会场..... 这样一来,在会场门口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吊绳颜色来判断嘉宾身份,再通过手持机来确定嘉宾是否拥有入场权限(下文会讲到)。 数字化签到方式疏解三千人签到难题 会前,参会嘉宾会收到一条含有签到二维码的信息,嘉宾到达现场后通过自助扫描二维码完成签到,而后打印机会打印出印有这位嘉宾姓名及身份的胸卡,并匹配吊绳。 数秒就能完成的动作为这场3000余人的大会的签到环节疏解了不少压力。融入科技感的签到体验也让参会者感受到了主办方的细致与专业。 图片为示意图 会场门口设有专人通过手持机扫码认证,确定参会者是否有权限进入,杜绝浑水摸鱼。 进出需登记,简单动作暗藏营销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微软Tech Summit中,当嘉宾进入分会场不仅在进入时需要进行扫码,在出口同样设有工作人员进行扫码。许多人认为有些繁琐,但其实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主办方故意而为之:这一环节在为会后营销做伏笔! 主办方通过嘉宾在不同分会场的入场时间及出场时间来判断客户的兴趣方向,向参加云应用开发的人员推荐容器技术课程、向参加人工智能的参会者推荐机器学习的活动......如此挖空心思,针对参会嘉宾的喜好及时给予其感兴趣的课程及活动,微软教科书式的线下活动运营,将精准营销做到极致!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