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贸易展会的未来转型:一项为期12年的纵向研究
研究背景与核心发现
研究贸易展的实证论文不多,这篇名为《The future of B2B trade shows: Drivers of transformation from a process view》(B2B贸易展会的未来转型:一项为期12年的纵向研究)的专题研究论文于2025年发表于《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行业营销管理杂志),通过对智利最大的矿业展览会Expomin长达12年(2012-2024)的追踪观察,深入剖析了B2B贸易展会从业余和娱乐性向专业化商业化转型的三大驱动力及其发展轨迹。研究团队采用人类学家民族志观察法,结合35个深度访谈,从组织者、参展商和观众三方视角,全面揭示了展会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三大转型驱动力 研究识别出了推动展会转型的三大核心力量: 1. 文化驱动力(Cultural Force) 社会价值观的演进正在重塑展会生态。研究发现,2016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智利国家铜业公司威胁退展,迫使主办方改变将女性物化为"展台模特"的做法。这标志着展会从娱乐导向转向专业商务导向,反映出更广泛的社会包容性诉求。 2. 商业化驱动力(Commercial Force) 展会的专业化程度显著提升。参展商不再通过赠品和娱乐活动吸引观众,而是更注重技术展示、产品演示和专业交流。观众也从寻求一般信息转向寻求深度技术知识和具体解决方案。 3. 数字化驱动力(Digital Force)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改变展会体验,但并非取代面对面交流,而是增强和延伸了实体展会的价值。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但研究明确指出:纯虚拟展会难以替代实体展会的核心价值。 关键洞察:各方诉求的错位与协调 研究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展会三方主体存在明显的目标错位。 组织者视角: 将展会视为独立的商业项目,追求经济回报,通过协调多方资源创造价值平台。 参展商视角: 将展会作为社会技术互动和市场存在感的平台,注重客户关系维护和品牌建设。 观众视角: 寻求灵感、教育、经验分享、人脉拓展,以及了解创新技术和市场趋势。 这种认知差异导致了实践中的摩擦。例如,2023年展会场地变更引发的混乱,反映出组织者对参展商和观众体验重视不足。研究指出,如果组织者不能有效平衡各方需求,可能危及展会的长期发展。 展会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 研究提出了展会转型的三阶段模型: 展前阶段: 重点在于期望管理和价值传递。数字工具(如APP、社交媒体)帮助参与者更好地规划行程,但面对面交流的期待依然是核心驱动力。 展中阶段: 技术展示和专业交流成为主导。VR、AI等技术增强了产品演示效果,但人际互动仍是不可替代的价值来源。 展后阶段: 关系维护和价值延伸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字化平台可以延续展会期间建立的联系,但需要更专业的内容支撑。 对主办方的战略建议 1. 建立多方协调机制 主办方应建立包含组织者、主要参展商和观众代表的规划委员会,确保各方需求在展会设计中得到平衡考虑。这种协作式规划能够提前识别潜在冲突,优化资源配置。 2. 重新定义价值主张 从"促销平台"转向"商业平台"——展会的价值不再仅是展示产品,而是创造深度技术交流、创新展示和商业决策的综合平台。主办方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在技术研讨、专业培训和创新展示上。 3. 构建混合型展会模式 实体展会仍是核心,但数字化延伸不可忽视。建议采用"实体为主、数字增强"的混合模式:
展前:通过数字平台进行精准匹配和议程规划 展中:运用VR/AR技术增强产品体验 展后:通过线上平台持续跟进和深化交流
4.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研究显示,参展商和观众都期待更专业的服务。主办方应该:
为参展商提供展前培训,提升展示专业度 为观众提供更深入的技术内容和行业洞察 建立展后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
5. 关注文化与社会责任 展会必须及时响应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性别平等、可持续发展、社会包容等议题应该融入展会设计,这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吸引年轻一代参与者的关键。 未来展望与思考 这项研究为展会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展会转型不是简单的数字化升级,而是涉及文化、商业和技术多维度的系统性变革。主办方需要从"场地提供者"转变为"价值协调者",在保持商业可行性的同时,平衡各方利益,创造可持续的展会生态系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强调了市场竞争力(Market Competitiveness)是展会转型的核心变量。展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单个参与者的满意度,更在于能否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这要求主办方具备更宏观的视野和更强的产业整合能力。 最后,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展会的未来不是"线上还是线下"的二元选择,而是如何创造性地融合两者优势,在保持人际互动核心价值的同时,运用技术手段扩展展会的时空边界和价值创造能力。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展会市场,这些洞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1展览云:以数字化之力,引领展会转型升级
上述研究深刻揭示了B2B贸易展会向混合化、专业化和数据驱动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并指出了主办方面临的挑战:如何有效协调多方诉求,并在展会全生命周期中创造和延伸价值。这恰恰是31会议旗下“31展览云”所致力于解决的核心问题。
作为行业领先的数字会展平台,31展览云并非简单地将展会搬到线上,而是提供了一套“双线融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完美契合了研究报告提出的战略建议:
化解目标错位,成为“价值协调者”: 31展览云通过一个集成平台,将零散的数据和流程统一管理,打破了主办方、参展商和观众之间的信息孤岛。其“三合一”架构——会展商贸平台、会展服务平台和会展营销平台,分别满足了三方的核心诉求:为主办方提供数据洞察与增收工具,为参展商提供自助式服务与商机撮合,为观众提供个性化观展体验与高效社交。
赋能全生命周期管理: 从展前的营销推广、裂变获客,到展中的智慧现场管理(如人脸识别签到、门禁)、线上线下同步互动,再到展后的数据沉淀与分析,31展览云实现了对展会全流程的数字化赋能,帮助主办方激活历史数据,实现可持续运营。
实现真正的“商业平台”转型: 平台内置的商务配对、智能推荐、在线询盘和预约洽谈等功能,将展会的价值从“展示”深化为“交易”。通过AI技术和全链路数据追踪,31展览云能够精准识别高价值买家,并自动进行供需匹配,极大地提升了商业转化效率,为主办方开辟了新的数字化收入来源。
面对展会行业文化、商业和数字化的多重变革浪潮,主办方需要的不再是零散的技术工具,而是一个能够支撑其战略转型的数字化底座。31展览云正是这样一个“新工具”和“新基建”,它将主办方从繁杂的系统管理中解放出来,使其能真正专注于业务创新和价值创造,从容应对未来挑战,引领展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