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穗举行,共赋湾区发展新动能
9月15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一场盛会在此启幕。由中国贸促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以 “赋能大湾区 共拓新机遇” 为核心主题,是大会继澳门、香港之后首次移师广州举办。大会汇聚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工商界代表1200余人参会,共商大湾区建设事宜。 聚焦 “赋能” 与 “韧性” 锚定发展方向 开幕式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开幕礼上作视频致辞。接着多位主礼嘉宾亦先后就如何促进大湾区建设发表讲话,并共同见证三地进一步合作的成果。 在开幕礼后的全体会议中,大会围绕 “共筑韧性湾区:国际供应链协同创新与全球贸易风险应对” 展开了深度研讨。两大主题分别从 “整体发展动力” 与 “具体领域突破” 双维度切入,既明确了大湾区建设的宏观目标,也聚焦国际供应链这一关键领域,为湾区应对全球贸易挑战、实现协同创新提供了讨论焦点。 会上还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促进报告》《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时仲裁指南》,并举行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联盟启动仪式。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前往深圳、佛山开展产业推介会及企业对接等活动。 数字赋能大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盛典全流程 为保障参会者高效、顺畅参会,此次大会精心搭建了全流程数字化服务体系,从信息获取至入场参会的各环节,均以便捷、贴心为核心目标,推动盛典服务标准化与精细化。 01一站式查询,信息全整合 此次大会采用的专属微站,将大会介绍、大会日程、交通指南等核心信息进行集中整合,还集成了酒店预订等一站式服务,与注册报名系统的无缝集成,让参会者用一个平台即可搞定全流程需求。更为便捷的是,微站内提供一键转发功能,方便参会者将信息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到其他社交平台,实现信息展示和推广。 02 科学精匹配,便捷又高效 结合参会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此次大会特设分人群类别注册通道,包括参会嘉宾、媒体机构、工作人员等不同类别。不同群体在报名时,需填写对应专项信息。同时,主办方通过后台实时获取报名数据,包括各群体报名人数、人数到场情况等,据此提前调整会场座位布局与物资配置,切实减少资源浪费,提升筹备效率。 03 智慧全通知,信息不遗漏 为避免参会者遗漏重要信息,智慧通知系统全程提供服务支持。用户完成报名后,系统会通过邮件、短信、站内信等多渠道触达体系,为展商、观众和参会嘉宾提供展前、展中、展后全流程的精准信息服务。若大会日程出现临时调整,系统将第一时间推送更新通知,确保全体参会者精准掌握大会节奏。 04 现场即验证,制证高效率 针对传统纸质证件易丢失、美观度不足的问题,此次大会特地采用PVC胸卡制证。参会嘉宾抵达现场后,提供报名时生成的二维码,系统自动匹配信息至后台并传输至写卡设备,参会现场制作芯片证卡,一人一证。该PVC胸卡具备耐磨、防水特性,不仅可作为入场凭证,还能帮助参会者快速识别彼此身份,为交流沟通提供便利。 05 无障碍通行,入场“更顺畅” 会场入口设置的无障碍闸机,有效解决了传统入场模式中 “通行缓慢、秩序混乱”的问题。参会嘉宾们佩戴专属PVC胸卡后,通过闸机时会自动感应,设备精准识别并展示嘉宾姓名、座位号等信息,便于安检人员二次核验嘉宾身份,也方便参会人确认,为参会嘉宾带来优质的参会体验。 数字化提效赋能 盛典成果丰硕 从信息整合到现场通行,此次大会的数字化服务升级,不仅实现了参会体验的 “提档升级”,更构建起一套 “以参会者为中心” 的高效服务生态:一方面,通过流程优化大幅降低了参会者的时间成本与沟通成本,让更多精力聚焦于会议核心议题与商务合作,间接推动了湾区工商界信息互通、资源对接的效率;另一方面,动态化的资源调配模式,有效减少了物资浪费与人力冗余,实现了大会筹备的 “降本增效”,为大型跨区域会议的绿色化、集约化举办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更重要的是,从外地嘉宾便捷的行程规划,到现场快速的身份核验,每一个环节的顺畅体验,都成为了展示大湾区营商环境优势的 “活名片”,进一步强化了大湾区作为 “工商合作高地、创新服务标杆” 的品牌形象。 历经三载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已成长为大湾区建设中规模最大、国际工商界参与最广泛的交流合作平台。作为首次移师广州的盛会,本次大会以数字化、智能化的会务实践,为湾区协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一站式全流程的数字化服务应用,也让我们看到:技术不仅能优化会务体验,更能成为 “凝聚共识、促成合作” 的桥梁。 本次大会的落幕,不是结束,而是湾区协同发展新征程的开启。未来,大会将继续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的会务模式,让每一场湾区盛会都能更精准对接需求、更高效凝聚共识、更有力推动合作;也期待与全球工商界一道,以创新为笔、以协同为墨,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书写精彩篇章!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