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义:Mega Web时代来临 人机共生定义连接价值
【31会议网 编辑整理】8月29日,"2014腾讯智慧峰会"在上海召开。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在会上首次提出,人类正处在Mega Web的破晓时分。在Mega Web时代,用户越来越趋近于和机器智慧和谐共生,互联网会像电一样浸润生活的各个角落,不可剥离;传统与新技术会走向融合,媒体整合会进一步呈现共振效应。在这个环境中,大数据会从理论走向实用,真正为用户所用。
以下为刘胜义现场演讲实录:
  今天我所在的平台是我们坚持了七年的腾讯智慧峰会,每年到了夏天或秋天的时候,我们都要延续一个在七年前就已经开始的梦想,并尝试把自己在中国以及全球互联网领域中获得的一些最新趋势分享给大家。
  但今年我们的工作非常艰难,因为很难找出一个具有绝对代表性的行业趋势来与大家分享。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乃至整个产业中,移动互联网及相应思维带来的变革趋势依然在蓬勃发展。从今年开始,每一个人都开始萌生了这样的意识: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了物联网的时代?
被忽略的"I"
  坦白说,过去并非没有新的东西发生,因为中华民族完全不缺乏想象力。但困难的地方在于,我们很难从这些新技术中清楚地分辨出,究竟哪种类型的技术才能真正地从根源上影响人们未来。或许,它可能只是个转瞬即逝的泡沫。
  此外,已经公开的新技术,对企业核心能力、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又会产生怎样的深层影响?我不断地询问自己,我们会不会被这些新技术迷惑了双眼。
  我在腾讯服务了八年,半路出家从非互联网行业人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一位打工者。有时我会问自己,我们是否过分放大了技术的神话?是否只见片叶,不见森林?这便是最近困扰我,同时困扰我很多好友和同事的问题。
  当看到了"IT"这个字眼的时候,我们一瞬间释然了。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对这个字眼非常熟悉,在很多企业中,它会被看成是"万金油"的部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很多原因在于,过去20年,我们把焦点都放在"T"(Technology,技术)上,而忽略了IT最大的价值应该是"I"(Information,信息)。而只有当我们全方位的解决了IT当中的"I",才能解决企业在信息化革命中的能量和价值问题。我们关注的不仅是表层技术带来的改变,更应该是深层次的变革。
  回到技术层面。这个图表代表了IT技术————今天叫互联网的发展流变,其实说的是IT这些年的发展:
  1946年,计算机诞生;1993年,互联网真正走向商业化;2005年,Facebook展示了它的才华;2013年,社交网络开始释放它的全部能量。
  最近有人在思考,我们今天是否已经进入了物联网元年。在这些技术推动的历史当中,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技术表层,更应关注后面的底层因素,以及它们究竟可以为我们提供怎样的线索。
一切被连接
  计算机的诞生把信息和信息连接在了一起,人和人连接在了一起。如果PC互联网连接的是人和人,移动互联网则把人与服务、人与设备之间的连接无限放大。
 
物联网时代的连接恐怕会更恐怖,人和人、人和物、物和设备.;.;什么东西都能连接到一起。
  在这20年之间,互联网不断地进化为一个重大的和系统性的工程。这些年,我们经历的趋势变化也许都是连接一切所带来的蝴蝶效应。
  当然,如果今天只谈连接一切,那就太简单了。当今社会如果没有电脑和电脑的连接,也许不会有电脑病毒等不好的事物。但如果信息和信息也没有被连接的话,我们就没办法看到腾讯网,也没办法看到腾讯视频。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人与人的连接,我们今天看到的冰桶挑战就不会在一夜之间形成浪潮。
但连接之后又会怎样呢?
  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非生物物体都开始智能化的程度。刚才我们看了头上佩戴的无线话筒,我们笑了,笑说自己成了半人半机器的生物。可那又怎样?大家可以看到,今天上台演讲的人都还拿着手机。我们的双手握着手机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拥抱家人的时间,这样的技术带来的价值可不怎么样。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突然意识到现在已经处于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在我们的头脑里,从家长里短到全国性新闻,已经没有什么事情是大不了的。
  而当我们自己深入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也许正是这种"没什么大不了"的心态让我们逐渐步入了一个异常沉默的状态。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我们反应有点像温水煮青蛙,我们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
  当然,坐在这里的营销人都不是装睡的人,顶多是一群不够睡的人。现在让我们睁开双眼,在朦胧的灯光中,看一下这个即将来临的巨大变化会带来一个怎样的时代。
  当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把几乎每个人、每件物都连接到一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下一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下一个世界:Mega Web
  这个世界叫做Mega Web,它就是IT真正发力的时代,也是大数据真正发力的时代。什么叫Mega Web?如果我们今天仔细研究Mega Web,就会发现,在全球互联网行业当中,已经有不少的专家给出了发散的定义。
  一些专家认为它是沉浸式的,一些专家认为它的特征之一应该是人机共生的,有些专家认为它存在共振效应,甚至还有不少专家认为它就是我们当年熟悉的黑客帝国。
  Mega Web听上去是宏伟的、科幻式的概念,但会存在于在实际的生活中:当你在没有回到家之前,冰箱空调会自动打开;你没有到达一个商店之前,你的上网习惯会自动同步跟进,变得更加便利;未来汽车甚至没有人驾驶,每一个人都是驾驶员。
  我们提出了很多复杂的词汇,也谈到了很多核心点。也许Mega Web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当在不久后的某一天,当互联网的应用已经非常高度普及化的时候,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的持续性会变得无所不在。它无处不在,但在人们的生活中又很隐形。只有当我们失去时,才意识它的重要性。这不就和电一样吗?一旦互联网成为像电一样的必需品,那么它就真的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了。
我认为Mega Web时代一定会到来,并且会比想象中来的更快和更便捷。
  请大家在黑暗中跟着我们进入19世纪70年代。1878年,一个叫爱迪生的人发明了一个叫电灯的东西。1878的中国,我们还无法理解电灯会带来多大的影响。那是一个信息匮乏的时代,即便发明了电灯,那时的人们也无法用现代思维去想象,想象若干年之后会出现电,出现电视。他们更想象不到,未来我们的掌心会有iPhone,在iPhone上划两下就可以把要买的东西送到家里。如今的场景,恐怕连爱迪生也无法想象。
  当电和其他行业连接在一起,它对人们的生活、文化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现在Mega Web带给人们的感觉和1878年电灯带来的感觉是一样的————看到的仅是破晓前的一点曙光。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技术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100年前电的普及速度,我们更有理由去畅想未来的场景。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会看到一种半人半机器的生物,他们在生理和智力上都远远超过我们今天理解的人类。这一天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但我可以肯定的是,Mega Web带来的人机共生的环境会越来越明显。
Mega Web的三个特征
  去年的腾讯智慧峰会上,我曾和大家探讨过用户的智慧不仅展现在购物层面上,他们在生活中也非常善用数字技术,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有天晚上,我们有位女同事在开车时发现汽车无法发动了。要是我们,这时要么打电话给朋友,要么打电话找拖车把车子拖走了事,但她没这么做。
  她给滴滴打车发了一条语音订单,附近的出租车便赶到现场把她的车子给发动了,然后她就开车回家了。
  滴滴打车的产品经理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产品居然可以这么玩。很多时候,即便是一款产品的设计者,也无法想到用户的想象空间有如此巨大。
  在数字技术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用户也在不断进化,新技术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能力。外界描述的"90后"和"95后"就是其中的代表。
  如果按照我对他们的理解,90后一定很喜欢火星文,喜欢看《小时代》,喜欢发弹幕。然而,我们对腾讯用户的调查和舆论分析发现,95后用户非常排斥从众和跟风。这些被媒体渲染的90后特征,恰恰是他们最不屑的。
  这个照片是我女儿画的。我女儿1998年出生,几天前我在准备这份演讲稿的时候,我看到她在画这幅画。现在年轻人的想象力和思维比我们想象的更成熟,而且他们更追求独立的自我。
  我昨天拍了张图片,然后微信发给女儿,告诉她今天会和大家分享这幅画。她说很好,但是爸爸你记得和他们说,我不是原创,我是在某个地方看到,觉得很好,所以画下来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除了青少年,中老年人的心智也随着技术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们一位同事的母亲,有天加入了一个摄影群体。在加入之后,她发现和所有老同学在一起都没有什么意思了。
  这些经历让我开始反思,过去在营销行业积累数十年的经验是否阻碍了我们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发现和拥抱变化。另外,我们对用户的理解是否真的深刻?用户也许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但是我们是否足够迅速地去重新认识他们?
  在座的各位或许对Mega Web的第二个特征更感兴趣。很多人说Mega Web时代,媒体环境会发生改变。那么,Mega Web时代的到来是否会让传统媒体和渠道走向消亡?我不这么想。
  我认为,Mega Web时代,我们面对的是无处不在的连接,它是一种新的元素,而不是新媒体或新渠道。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在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依旧有很多人在浙江台看《好声音》,电视和报纸也都有固定的受众和读者。
  其实用户生活在一个全互联网连接的环境中,对他们而言,不存在我们所说的线上线下的区别。以前,我们总是喜欢把互联网和电视报纸放在对立面来看待,认为是两者之间是竞争的系。但随着媒体和技术的融合,我们有了真正实际的案例,可以看到它们组合在一起发生了共振效应,这种新体验远远超过了我们此前对整合媒体的理解。
  比如今年的《中国好声音》,我们就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在电视直播的同时,我们展开了网络同步直播和手机竞猜的互动,用户可以通过互动来猜测导师会为哪位学员转身。我们第一次把互联网精神引入到传统领域,结果显示,浙江卫视和腾讯视频的收视率都创造了新高。
  在Mega Web的年代,如果真诚用心地为用户提供体验式产品,我相信所有的人,不管是媒体和品牌商,还是用户,都将成为最大的获利者。
  最后Mega Web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改变?Mega Web会是科技发展的最后一站吗?未来我们能否看到催生的新科技?对这些问题,我们拥有一个很肯定的答案:Mega Web的到来会让大数据从梦想走向现实。
  我相信这些年,在座很多位对大数据开始失去了耐心,不过我希望大家不要过早失去耐心。因为大数据的发展需要慢慢酝酿和积累,现在我们能做的是数据采集,但整合还需要很长时间。
  不过随着Mega Web的来临,一切都将与互联网连接,用户的行为数据都将变得更加精准和全面,而系统收集到的海量数据会让我们对用户的了解更加贴近真实情况。
大数据不再是梦想
  作为营销者,当我们进入Mega Web时代,大数据不再是一个神话,由此得到的想象空间难以形容。Mega Web时代,大数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应用。
 
  刚刚结束的世界杯,大数据已经应用起来了。很多人说德国队用智慧和哲学忽悠了全世界,但实际上他们是用数据赢得了世界杯。
 
德国队使用了一项非常特别的大数据应用,对比赛录像中蕴藏的数百万份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将得到的结果用一种很直观的方式推送给每一个使用者和每一个运动员的移动设备上。
  通过这种方法,教练甚至可以发现他自己之前不知道的问题。这个大数据应用在世界杯中为德国队缩短了68%的平均传球时间。
过去我们认为中国足球的问题在于团队合作,还缺乏一个有眼光的总教练。但德国队的夺冠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除了德国队,今年腾讯在直播世界杯时,也开始使用大数据。当然,我们不是自己在做,而是和IBM合作,通过大数据精准地判断出不同类型的球迷和非球迷。
 
我可以和大家分享其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数据。我们都知道非球迷和铁杆球迷的区别,但在Mega Web时代,光知道它们的区别还是不够的,得知道具体的组成比例。比如中国的非球迷是非常庞大的群体,世界杯期间,有23%的女性网民会在网上发问,一场足球赛到底有多少人在踢球。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怎样去运用智慧去了解用户?如果腾讯体育频道是一个产品的话,未来它的发展路线是走向铁杆球迷,还是泛泛的球迷?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这里我们做一个小的总结,今天上午我代表腾讯团队为大家分享了Mega Web的三个重要特征。它也许有点简单,但确实非常大胆,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展望。
  今天的互联网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的前夕,用户在使用非生物智能后变得更加全面和聪慧。但互联网不会因此取代传统,它会变成人类生活中的一个更加重要的新元素。最后,Mega Web时代产生的大数据会让梦想走向现实。
营销者在Mega Web时代怎么变?
  Mega Web到来了,市场营销有怎样的要求?从业者又该怎么办?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到新的智慧,从经典的营销模式去切入,思考我们熟悉的市场营销策略对公司高层、人才培养和核心竞争力建设等关键能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坦白说,这个灵感不是我个人想出的,而是来自一位我比较敬佩的老先生————菲利普·科特勒先生。在他身上,我感觉到了一股营销不死的精神。他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准则是永远都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未来Mega Web时代,营销或许可以分为两大块:技术营销类和战略营销类,这两大核心,要用两手抓。
  传统和科技的融合共振会是营销策略升华的一次机遇,它将从根本上贯彻融合整个营销的理念,让大数据从梦想走向现实。我们未来还可以看到更多新科技出现,那时营销人员是否有能力去掌控这些新科技,是否有能力去应用它们,这都将成为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判断标准。
  两三个月之前,我们公司的总裁对我说,你孩子在美国上学,不管是学什么专业,都必须学计算机和写代码。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
  在Mega Web的年代,上述三个方面配合起来就能进一步激发我们的智慧,为应对未来做出一些改变。
  未来中国营销领域或许会出现一些领导者来单独引领营销在企业中的价值。因为营销面对的是消费者,你的目的是挖掘目标用户。因此,我们需要有思想的人来帮助自己构建未来。
  环顾当下中国的营销行业,我们已经处于风口浪尖之下。比如说上周的一个峰会,很多行业老大公开询问,互联网是否会颠覆传统行业?很多老大表示,这不大可能。另外还有一些人说,我们是可以有条件的被颠覆。其实这种争论没有太大意义,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相互融合才是核心要素。
 
我们认为,它根本不是对和错的问题,而是做与不做之间的选择。企业要不断地否定自己,要拥抱互联网,这样才能应对互联网对经济的颠覆。
  我们今天看到的不是一场简单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讨论,而是一次革命的前奏。
  各位来宾,谢谢你们!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 1国际会展观察89:IMEX美国延长至2030年;TED大会迎来新的继任者,汉诺威进军中东北非
- 2会议倒计时4周冲刺:TED、Gartner等顶级大会的注册策略全解析
- 3Ailias推出对话式AI全息影像服务,为活动行业带来突破性体验
- 4营销AI的三大领域:真正的颠覆性智能体来自客户端
- 5一块地毯的“碳足迹”:会展地毯全生命周期解析
- 6现场音乐的力量:AEG全球报告揭示英国现场娱乐产业的情感价值与商业潜力
- 7泰勒·斯威夫特营销法则:顶流巨星给品牌人的6堂课
- 8Z世代来袭,活动营销正在回归C位,4个阶段3个策略
- 9专业研究:人工智能对商务活动行业职场的动态的影响
- 10Agentic AI重塑旅游业:来自McKinsey与Skift的联合报告
 
             
                     31轻会
31轻会 31大会易
31大会易 企业级活动营销与管理
企业级活动营销与管理 31虚拟活动与会议
31虚拟活动与会议 31会议微站
31会议微站 31查座排座
31查座排座 31酒店锁房
31酒店锁房 31整合直播
31整合直播 商务配对
商务配对 观众扩邀
观众扩邀 产业资源供需门户
产业资源供需门户 展商管理
展商管理 观众管理
观众管理 展会现场管理
展会现场管理 找目的地
找目的地 找场馆
找场馆 找酒店
找酒店 找会场
找会场 找政策
找政策 找特色礼品
找特色礼品 会在大虹桥
会在大虹桥 会在西安空港新城
会在西安空港新城 会在南湖
会在南湖 虚拟展厅
虚拟展厅 虚拟展台
虚拟展台 虚拟展品
虚拟展品 在线表单
在线表单 31电子签到
31电子签到 31智能签到区
31智能签到区 31接待
31接待 31直播
31直播 大型智慧现场
大型智慧现场 数据报告
数据报告 系统集成服务
系统集成服务 重保服务
重保服务 政府数字会展解决方案
政府数字会展解决方案 展览会解决方案
展览会解决方案 学术会解决方案
学术会解决方案 国际大会解决方案
国际大会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