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尊敬的用户,为给您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官网登录入口已做调整,请您登录系统前,先清除浏览器缓存,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查看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专业观点 >陈欢:行为数字化助国内P2P发展

陈欢:行为数字化助国内P2P发展

2014/10/14 来源:互联网 关键词:31会议网 陈欢 宜信 行为数字化 征信 P2P 大数据 隐私保护

【31会议网 编辑整理】2014年7月19日-20日,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主办的"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在上海召开。宜信首席战略官陈欢分享了关于互联网征信的看法。陈欢表示,很多新兴的征信机构开始出现,我们的行为正在被数字化,各种信息都在被采集处理。这种发展,对国内的P2P、网络借贷业务,要比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征信市场更有价值。


以下是部分文字实录:


  讲到互联网征信,也不是说国内互联网金融很热,美国互联网金融不热。美国在说到互联网征信的时候,也有很多机构在做尝试。比如说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去过硅谷,拜访过几家美国做网络征信方面的一些公司,比如说不久以前的Google投了8000多万美金投的叫Credit Karma,还有不久前李嘉诚投的一家公司叫Treaty。其实有很多新兴的征信机构开始出现。我觉得这个来说,也是一种整体上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趋势,因为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越来越普及,我们所有的行为被数字化的越来越多了。通过数字化的行为,能够采集到的信息,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我们的身份信息、位置信息、交易信息、社交信息,还有行为习惯的信息,各种信息其实都被采集,然后被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像国外有些机构提出的所有数据都是信用数据,不再被认为是传统上金融交易的行为、一些社会公共的信息,以及个人身份的信息才是征信信息,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这就是所谓的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一个机会。


  我觉得这样一个发展,对于国内,特别是像我们在做P2P,网络借贷业务来说,对我们来说,作用和影响要比在美国这样成熟的征信市场来说,要更加有价值,对我们能够有更大的帮助。刚才王主任也讲到,8亿多经济活跃的个体,还有一些信息没有被征信中心采集,随着越来越多非银行机构的借贷行为出现,即使传统上被采集的也有可能不被征信中心记录,这样会带来征信中心的征信报告的偏移,对传统上使用这些征信报告产生一些影响,可能需要引入新的其它方式。
 

  从宜信自己的实践来看,我们用一些数据去做征信和借贷的判断,人行的征信还是里面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去看,但是现在需要客户去提供了,不能直接接入去查询。我们也接了上海资信的系统,提报数据,并作一些相关的查询,这些都是来自传统征信机构的方式。我们自己的客户,过去两三百万累积的客户,他们的行为数据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历史的判断,因为同时还有一些联系人等等带来的扩展信息。另外,我们获取客户授权的信息,比如获取他的在线交易行为,我们获取了客户在淘宝的一些交易行为,在其它电商平台的交易行为可以去做一些判断,客户授权其它的信息,这些都是在客户授权的前提下才能获取的,这也涉及到客户的个人信息,本身也不能够自由获得了。另外还有客户行为的信息,客户无论是在我们网站上的行为,还是在我们线下营业网点,他去提交申请资料的行为数据,我们也作一些采集和判断。还有网络去搜索很多的信息,可能会搜索到他的社交行为和社交信息。最后一部分是和国内拥有大数据的公司合作,通过他们去获得一些补充的信息,通过整体各方面的信息,希望对借款申请人作更好的判断。做了这一系列的工作以后,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效果,比如说有一些产品,通过获取更全面信息之后,可以做到完全自动化的借贷审批。其中有一个产品,中间没有任何的人工介入,完全是客户在线申请,自动化审批,1分钟就能够全部完成,这是在我们获取了充分信息的情况下作的快速审批。
 

  另一方面,获取信息之后,也使得违约的风险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当然,因为时间还不够长,风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去作判断,现在并不能很准确地说它做了之后带来了具体多大的量化影响。
 

  最后我想再说一点,随着大数据在征信过程当中,在借贷审批,对个人信用判断过程当中应用越来越多,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在大数据情况之下,它和个人隐私之间如何去考虑,做好个人隐私的保护,这中间的法律关系如何去理清,这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另外,我们所说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归属权到底是谁?是用户还是平台,这就涉及到数据的开放和共享的问题,随着各个平台掌握的数据越来越多,征信的数据必须要实现更大程度的共享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如果每一个都被平台所限制的话,它能够发挥出的价值就比较小,但是如何去确定这样一个数据的归属,数据的开放和共享,这也是未来的问题和挑战。

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感兴趣,需要我们的支持,请猛戳按钮留下您的需求,我们会安排资深顾问与您联系洽谈!
我有需求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上一篇:梁信军:在长江洞见未来 下一篇:周晔:互联网支付从抄美国到超越美国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信息,请致电我们!

400-690-3131

欢迎申请试用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提交成功,客服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如要尽早得到回复或随时发起沟通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欢迎申请试用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提交成功,客服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如要尽早得到回复或随时发起沟通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关注客服:31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