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出海浪潮下的国际化与数字化转型
本文是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米奥兰特国际会展董事长潘建军在2月28日中国会展业数字化与创新大会开幕大会上的主题演讲,题为《会展出海浪潮下的国际化与数字化转型》。
我将围绕出海浪潮下的会展国际化、数字化两个方向,分享我的观点。
一、会展国际化
首先讲讲出海的浪潮,有些什么浪?谁在出海?都在哪里?从我自身20年外贸企业的服务体验来看,现在出海的浪潮有两股大浪:
• 两股浪潮
(一) 中美博弈下的全球供应链重构
从WTO时候一体化的经济,到现在开始每个地区重构自己的区域经济。至少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把整个一体化的市场破坏掉了,现在没有人讲地球是平的了——WTO时代已经结束了。
到目前为止,整个全球已经形成了三大供应链市场:美加墨一体化的北美供应链市场、欧盟地区供应链市场、东盟地区以RCEP为核心的供应链市场。现在很多企业开始转移生产,如果在中国生产,出口会碰到很多贸易壁垒,所以只能把工厂转移到供应链区域范围内,加入那个供应链才能在那个地方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
在这一浪潮下,过去是中国制造供应全球,世界各地都能买到Made in China的产品。但如今情况不同了,当下已然进入中国品牌全球制造的时代,品牌属于中国,可制造环节未必都在中国进行。所以在出海浪潮中,有一股力量掀起的浪花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众多中国企业将工厂转移到了国外。对外投资形成了一股强劲的驱动力,这已不同于十年前许多工厂单纯为降低劳动力成本,仅将加工业务转移至越南、缅甸等地以维持订单,那只是小规模转移,如今则是大规模转移。
(二)是国内说的卷,卷到了海外
卷到后面就变成出海了,很多内销品牌开始出海了,原来我们出国参展的外贸企业和内贸企业没关系,只做外贸的订单,只帮人家做加工,而这些企业是中国外贸原来的中坚力量,特别是疫情之后,有一股力量让我们感觉非常明显,就是国产品牌开始OBM时代,开始做出口了,国内市场卷不动了,海外有更大的市场可以卷,所以跑出去了。
中国品牌开始走出去了,这批走出去的企业和原来外贸企业走出去是不一样的。外贸企业走出去是帮人家贴牌做加工,做生产就行了,只做服务商。当我们国产品牌走出去,按照国内的玩法,生产好,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自己建渠道,建商业的代理体系,这批企业出去开展国际渠道的建设。就是说,这批企业让中国外贸从原有OEM、ODM两种出口贸易方式,变成OBM的时代,自主品牌出口。到目前为止,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企业开始走出去了,而且走出去的力度很大。
换个角度看,当这些企业纷纷出海时,许多国内公司坐不住了。原本,国内公司觉得海外办展与自己无关,客户稳稳在国内,只要办好国内展会,就算达成国际化目标,便心满意足。但现在情况变了,原本的主流核心客户告知他们,自己准备出国拓展业务,询问国内公司是否一同前往。这就是为何当下越来越多国内展会主办方,其核心客户选择走出去。这意味着,在传统外贸出海力量的基础上,若依旧维持现状,就如同平静的湖泊,难以泛起波澜 。
•浪潮从哪来
现在出海的浪潮,浪从哪里来?一个是中国对外投资的浪,二是整个中国自主品牌开始到全球,走出去的这股浪。这是到目前为止,体感非常明显,数量非常众多,每个行业都存在的现象,到目前为止如果哪一个国内主办,还没有感觉到体系内主流客户蠢蠢欲动想出去,或者已经开始走出去的话,那就说明国内的主办对当前形势太麻木了。
既然出海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展会主办方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搭建大型平台。大家都知道,在2023年的相关会议上,明确提出这是整个出海元年,还喊出了 “走出去和沉下去” 的理念。从“走出去”来看,2023年这一整年,在海外举办展会的数量急剧增长,远远超过了2019年。国内展会方面也恢复到了2019年的50%,而海外展会的整体规模更是全面超越2019年。就拿2019年来说,在办展面积、办展数量以及办展国家数量上,以往每年平均在海外10个国家办展,到了2023年,一下子增长了70%。这还只是2023年的数据,要是在座各位想听2024年的数据,可以参加3月份我们研究会举办的年会。
•哪些人在出海
大家可以看,整个境外出国的办展主体发生了变化,最早是贸发局、贸促会,地方政府去海外办展,代表中国政府办展,慢慢地出现了出展公司,国内的西麦克等一批公司到海外办展,有民营的、国有的。慢慢地国内行业组织到海外办展,再慢慢地国内展览公司,专门在海外办展,因为他觉得海外能挣钱。但是2023年开始,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内主办已经开始到海外办展了。可以这样讲,随着中国出海浪潮,国内国产品牌企业要开始出去了以后,国内主办会不断增加在海外办展,必将成为未来主流。
今后我们展览公司在海外办得最多的一股力量,是哪里出来的呢?就是原来的国内主办,他们将成为中国真正在海外办展的主流力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2023年我们米奥打造了中国展览走出去的孵化平台。最早米奥也在上面孵化专业展,米奥原来做综合展的,2023年开始不做综合展了,我们只在自己平台孵化了9个专业展,孵化了以后,2023年开始我们对行业全部开放,2023年第一个加入我们的是汉诺威米兰,在印尼展上共同举办印尼工业装备和零部件展。接下来在中国的体博会、中国教育装备展、中国商业设施展等等,分别在平台上登陆,在海外开始把自己的展办出去。
除了中国公司,境外公司也加入,印尼最大的展览公司阿玛拉,在印尼展期间也开始它的宠物展;上个月巴西当地最大的工业协会,在我们平台上共同孵化巴西工业装备展,我们通过合作主办和自行主办,开始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造这个平台。
总的来讲,平台推了两年,已经接近十家公司通过平台孵化走出去,总结一下,中国展览走出去,从我自身感受来讲,国际化路径在发生变化,所有的国内主办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展会国际化,一直在为自己展会国际化努力,但是路径这两年发生了变化和迭代。
原来我们是所有国内展会做国际化都要在境外推广,加强宣传,在境外找合作伙伴,境外到企业做参访工作,甚至组织自己的企业参加境外同类主题的展会,努力在国外寻找国际资源,提升自己展会的国际化。原来中国所有在这里办展的展会,它的国际化通过这些路径举办的,到国外寻找资源,挖掘资源,走出去合作。
到今天开始,发生了变化。第一到境外办展;第二开展境外合作;第三开展境外交流,和境外行业开展深度交流;第四开展境外参访,通过全球化办展,整合全球资源,来提升自己主办方的国际化资源能力,真正来反哺国内展会的国际化,所以我们的国际化跟前面的国际化发生了变化,原来是为国际化而国际化,现在的国际化是通过全球化来实现自己的真正国内母展的国际化。同样是国际化,这是两条不同的路径。所以我认为现在中国出海浪潮下,中国展览国际化开始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转型路径。
二、会展数字化
第二,讲讲我们的数字化,传统展会参观痛点大家都看到:
(一)开盲盒,展会三天才知道效果怎么样。
(二)守株待兔。
(三)语言沟通。中国人懂一国语言的人还是不少的,懂两国语言的人不到10%,懂三国语言的人百分之零点几。当我们走向全球的时候,发觉语言根本不能覆盖走遍全球。
另外,线上客户记忆混乱。大家知道展会效果不好,就是看碰到一个客户会不会混乱。如果展会效果很好,每天见50个客人,在座各位组委会,如果做过参展商的你一定会知道,每个参展的夜晚是非常痛苦的,你要把客户一个一个回忆起来,对于客户的记忆是非常混乱的,虽然当时的笔记本记了,但是当时草草几句话写不清楚,最后谁和谁讲什么也不清楚。
最后还有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好的外贸业务员、参展商在海外当天晚上一般两三点睡觉,为什么?他记忆恢复了以后,马上要把客户开发信写好。展会不只见面,接下来是大量的跟进工作,所以当天晚上开发信是要即时发出去的,如果发不出去,第二天记忆更混乱、记忆淡化后更写不出来了,这些都是传统展览这么多年盲目开到现在,都没有解决掉的。
•米奥数字化系统——AI慧展系统
首先,现在这些问题展览数字化都能解决了,所以米奥开发了AI慧展,1月16日米奥拿出了第一套AI慧展系统,于1月16日在上海发布,我们这套系统和31万涛的不一样,31是主要给主办方服务的系统,我们是给展商服务的。因为我们展览有主办方、观众侧和展商侧,我们是给展商侧的解决方案。
今年5月份我们系统变成系统和软件相结合,这是会展行业首个由系统+可穿戴硬件相结合的AI智能体,就是说已经不再是互联网,不再是APP,它是系统加上人工智能的硬件相结合的AI一整套解决方案。这套解决方案,整个全景看一下,有六大功能:AI慧搜、AI慧客、AI慧译、AI慧解、AI慧写、AI慧看。
这里由于时间关系,简单给大家讲讲。
AI慧译我们是用眼镜双语同传,双方各自讲各自的语言,延迟一秒钟的时间,得到对方的语言的翻译,确保沟通。我们植入48国语言,确保全球拓展市场的时候,语言问题得到解决。做好眼镜非常不简单,展览是特殊的环境,噪音非常高,旁边人非常多,我们解决了抗噪问题,定向语音传输问题等等。
第二,我们解决了系统的延迟性,这个眼镜可以戴一天,每天晚上充一次电,第二天可以戴一天。现在整个AI慧译,彻底解决翻译的问题,翻译的问题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很多国家互联网信号不好,所以我们做到双向布局的。即使在互联网没有的状态下,保证你的翻译正常实现。
然后解决高效沟通问题,当你和客户讲完以后,生成自动两个人的会议纪要,完整归纳总结好,帮你进行恢复记忆的时候非常便捷,确保你整个和客户谈的思想,100%展现出来。
第三,我们开发信也写好了。开发信模板很多,我们并非单纯依赖互联网资料,而是基于团队核心成员与客户沟通交流所积累的一手语料,生成自主定制的开发信,直接让你的工作量彻底降低。
当然还有AI慧搜,我们打造了外贸的搜索体系。原来所有外贸互联网都是关键词搜索,现在开始在关键词搜索的基础上,客户用我的系统到一定程度,我们根据他的行为对它的算法就算出来了,在关键词基础上再进入AI大模型,找出更多的买家,当客户在我的系统选的客户越多,算出匹配的客人越精准,我们在做买家邀约的时候,邀约的对象就选得更精准。
AI慧客,我们像红娘一样,一旦对客户画像画好以后,我们还可以主动推荐客户给他,这都是AI慧客的东西。
未来我们眼镜马上出来了,今天这个眼镜我们只有声音,没有视觉,未来2.0会植入摄像头,在买家端、卖家端都会开发出更多服务的内容出来。
总的来讲,展览数字化的转型,现在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互联网时代是网页式的、APP时代的,那是以关键词搜索为底层逻辑的时代。
•数字化基座是迎接AI时代的基础
现在数字化转型最大的关键就是AI+,现在的数字化已经不仅仅是原来的互联网搜索时代了,是AI+时代,最大的体会是四句话:
AI时代快速来临,显露了会展公司数字化能力的强弱。为什么呢?Deepseek来了,很多企业宣布布局了Deepseek,但是布局的前提是要有数字基座,如果没有数字基座拿什么布局?如果没有数字基础,AI跟你有什么关系?
当AI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展览人都应该知道我要跟AI靠拢,积极应用AI,但是这个AI怎么应用,是每个单位自己主动应用还是公司运营体系,还是服务客户的产品,能够有AI,这一切都基于你的数字基础。
所以当AI来临的时候,每个企业的数字基础有没有,就彻底显露出来了。你若没有,AI跟你的关联度就不大,有(底座)才有这个可能,我们每个人之所以有AI可以用,是因为你有手机,有你个人的数字基础,企业如果没有数字基础的话,AI跟你也没关系,所以我呼吁所有会展人尽快积极完善自己的企业数字化。你必须有数字化的底座才能拥抱AI,和AI接轨。
我很高兴看到31会议万涛团队的这套数字会展系统,从开始做展览管理系统,到今天总算把客户CRM系统放进去了,基本上实现了展览的所有数据统一平台,虽然还需要不断提高,但不管怎样,这是我目前看到的第一套展览的、从观众到展商、从日常到营销全部打通的、数据全部集中在一个平台的数字底座,这是非常珍贵的——每个企业能实现这个(数字底座),才能讲AI。
第二,打造数字化底座成为会展公司跟上未来AI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整个会展行业迎接AI最基本的基础。
第三,会展应该确定为AI的应用场景,发展到目前有一点很明白,会展不是技术的领先者,像我的眼镜,这些功能不是我研发的,是社会上就有的技术,我们有特殊的场景,把先进的技术整合到我们行业里,找到这个技术在我们这里应用的场景而已。
现在社会上很多眼镜,展览没法用,电力续航能力就不够,正常一个眼镜三四个小时就用没了,展览三四个小时够吗?起码十个小时以上。另外展览的抗噪音能力、定向适应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行业必须克服的。就是说,我们会展应该明确AI应用场景,这个场景里面我们要积极地跟AI技术进一步沟通,这是中国AI发展最大的优势,他们说中国AI发展优势是什么呢?中国应用场景特别多,因为中国有丰富的场景,大家都用,才能促使AI能够更好地发展,这里我们每个会展人也要积极利用自己的场景跟AI拥抱,帮助AI更好植入到我们行业里来,这样我们才能用得更好,否则光一个单一技术用不到我们这里来。
第四,AI需要更多AI技术的参与,需要更多会展公司加入应用。当人工智能眼镜技术出来的时候,你只要五副眼镜、十副眼镜他(硬件厂家)愿意生产吗?肯定没法生产,所以为了让合作伙伴生产,我们第一批订单定了两万副,按照米奥现在的客户,每年一万个客户左右,要卖一年多到两年才能卖完。对顶尖厂商来讲无所谓,他希望是两百万副,这个时候需要更多会展公司加入进来,积极引导(展商)参与,大家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推广数字化的普及。
总的来讲,米奥在这里也发出呼吁的第三点,在AI时代,米奥对会展行业推出合作计划:当我们的眼镜开放的时候,如果只有米奥一家公司和硬件公司合作,厂家是无法为我们特别生产的,所以米奥为了让这个厂家跟我们合作,我们推出了“星云计划。我们有关眼镜的整套技术,都对行业开放,刚才我讲的这套眼镜所有的功能,在座各位如果用的话,可以找我,我帮你们对接。米奥现有的技术已经有了,现在好几个数字化平台找我对接,希望纳入他们平台里面,为他们展商服务,我非常开心给他介绍过去。这个公司自己也会把我们的功能推出出海商务版,针对出海商务人士对to C客户买的版本。
•星云计划
只有这个行业大家技术相互开放共享,才能把技术引进展览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已经不是纯互联网时代了,不是纯软件的,一定是软件硬件结合的时代,软硬结合的时代一定需要我们赋能,当然我们在开发者大会里面会对很多行业开放我们的数据,开放我们各种各样模型,才能引进更多行业技术到我们这个行业里来,如果我们不做这样的开放,不做这样的共享,人家看不中我们的行业,进入我们行业要做很大的开发他们也不愿意来。
到目前为止,跟眼镜工厂打交道,最大的体会就是眼镜工厂纯硬件,可以给你接口,但是进入具体你所在的行业,不会给你开发,自己需要找单独的开发公司。我们眼镜这套技术,如果找人家开发要1500万,才能完成刚才要的这些功能,还要大概半年的时间,你们有机会到米奥看,米奥的研发中心有一条横幅“奋战90天,完成AI神器的打造”。所以米奥现在所有数字化人加班加点,4月底要把眼镜拿出来,全国量产,量产以后5月份在越南展,让客户真正用到软硬结合的AI解决方案。
总的来讲,未来会展数字化的转型,重点转型方向就是AI+,未来20年需要中国会展人团结起来,特别是技术年代更要协同起来,共同携手,会展强国才能实现。谢谢大家!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