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尊敬的用户,为给您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官网登录入口已做调整,请您登录系统前,先清除浏览器缓存,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查看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专业观点 >舒畅 | 2C类文化节展活动中的模式创新

舒畅 | 2C类文化节展活动中的模式创新

2024/3/27 来源:原创 关键词:会展业数字化 数字办会 数字会展 德清会展业发展大会 文化节展

“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会展业数字化创新大会(CEIDIC2024)在德清圆满闭幕了。组委会将陆续推出部分嘉宾的精彩内容。


本期推送杭州观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舒畅的演讲,题为:2C类文化节展活动中的模式创新》

舒畅2.jpg

舒畅 杭州观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

大家下午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公司——杭州观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杭州文投下属的一家国有控股的会展全产业链企业。舒畅1.jpg

整个观盛下面有几个业务板块。第一个业务板块是会展事业部,这个事业部主要负责策展落地以“文化”为核心的展览活动。第二个板块是我们的展厅事业部,我们主要负责设计和搭建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展厅。第三个板块是我们的市场开发部,我们拥有杭州地区许多户外广告资源,同时这个部门也承担了专业会务服务的业务职能。


目录

  • Pop up shopping mall

 1. 案例分享:杭州文博会

 2. 案例分享:豆岛城市露营生活节

  • 文化ip品牌孵化器

  • 私域流量口入口

  • 纸基材料

  • AIGC

今天我主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会展事业部在to C类的文化节展活动中的模式创新


我知道今天在座的很多人可能是从事B to B展会的,但对我们来说,无论是B to B还是to C类的展会,在当前环境下,都是线下流量池的打造。所以,我接下来要分享的一些模式创新,也可以在B to B类展会上进行一些延展性的思考和应用。我将从五个方向来介绍我们的创新性探索。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会展事业部,我们主要负责策划、承办和执行各类大型文化会展活动,以及代理和运营顶级IP。我们致力于成为城市与品牌在IP孵化、文创延展等方面的专业运营服务商。近年来,我们也孵化和运作了一批优质的综合性展会活动和文化IP展览活动,结合专业的私域流量运营,使得不少活动成为了现象级的案例。


其实,我们事业部原本叫做文化会展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实体依然存在。但每次与合作伙伴、客户以及上下游单位交流时,我都会告诉他们,我们实际上是以文化为核心,无论是会展、节日、会议还是商场的美陈,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基于“文化”这个核心主题


01pop up shopping mall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们在组织大型展会和节展性活动的思路。我们现在将其定义为pop up shopping mall,即将各种pop up store集合在一个场域中,形成短时间内呈现各种非标性内容的品牌营销活动,针对对文化感兴趣的群体。

案例分享:杭州文博会


我这里有一个视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承接的几个相对较大项目。一个是杭州文博会,即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这是中国四大综合性文化展会之一。另外还有深圳文博会、厦门文博会,以及现在北京的服贸会。在这些展会中,杭州文博会是唯一一个没有部级单位挂名的,我们的主办单位是杭州市政府,甚至没有省级单位挂名。但我们为何能跻身四大之列?

这是因为我们在同类型展会当中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


大家可能有所了解,文博会其实非常难做,因为它是一个G端诉求为主的展会,同时也是一个泛门类展会。在会展行业,越泛的展会越难做,越垂直的展会越好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但经过17年的发展,我们的整体规模和内容运作都非常良性,现在展位一位难求,整个展会没有标准展位,全是特装展位。


让我们通过去年的回顾视频来看看。


去年的展会,我们有大约4天半的时间,吸引了15.5万人,这是一个真实的数据,没有水分。整个展会有66个国家参展,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数据。在这66个国家中,有500多个海外品牌,其中75%的品牌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

舒畅ppt1.png


有些政府性展会可能会找一些已经在国内落地的品牌机构来填充所谓的“国际化”,但杭州文博会75%以上的品牌都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我们通过文博会已经帮助许多海外品牌在国内找到了代理。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些海外品牌95%以上是非标准品类的。从2016年开始,我们就给文博会定下了这样的定位:我们招展的海外品牌都不是标准品,不招任何在某宝某东能买到的海外品牌。我们只做非标准品,包括在国际板块,我们也只做非标准品。因为国际非标准品没有其他途径能够进入中国市场,通过跨境电商的成本太高,他们需要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制作详情页和内容,成本太高。那么,最好的场景在哪里?在线下。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我们在海外15年的经验,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文化平台以及诸如德国iF、爱尔兰手工艺联盟、意大利托斯卡纳手工艺联盟等几十个文化类NGO组织签订了MOU,使得我们能够聚集到这样一批愿意来的非标准品类的海外展商,很多都是文化类的,比如手工艺品和高定服务。


在杭州文博会里,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品牌,都是品牌方主理人亲自来参展的。有一个意大利品牌,我想简单举个例子,叫做老奶奶包(克拉莫瑞),这个品牌在全球只在佛罗伦萨有一家很小的店,可能只有50平米左右,全球只有这么一家店。但它在某书上特别火热,代购非常受欢迎。我们在2018年邀请他们参加了文博会,结果每天限量50个,开展半小时就售罄了,他们把全年的库存都卖完了,因为它每个包都是手工制作,独一无二。


通过这样的方式,它进入了中国市场,感受到了中国消费升级的热情。现在它已经与上海的一家代理公司签约,正式落地。像这样的案例我们有很多。疫情期间,海外展商亲自来的比较少,所以疫情后我去了意大利做展前的推介会,结果来了大概50多个意大利的非标品牌。但因为我们文博会场地有限,最后只能给30几个名额让他们参展。


这样的模式成为了我们做杭州文博会的一个很大特点。你可能会问,这些海外品牌来参展,我赚钱吗?实际上,我不赚钱,甚至还贴钱。他们的展位搭建是我负责的,我不要他们一分钱。为什么?因为这些品牌是我的引流工具,我愿意在他们身上投费用以换取优质消费升级型人群流量。这与其他文化类展会不同,其他展会可能在内容上还是以本地内容为主。但我们认为内容的稀缺性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愿意投入成本做这样的标杆性内容。现在这些内容也在为我们赚钱。我们是用这些稀缺的海外非标品牌作为流量的钩子,吸引对消费升级产品感兴趣的人群到我们的展会来。吸引他们之后,国内的文化类品牌需要什么?精准人群。因为我把精准人群吸引进来后,国内的非标品牌就会付费参展。我们做的就是一个“流量杠杆”模式。


所以,我通过这样的模式,将文博会变成了一个真正有市场需求的展会。当然,我们也正在逐步迭代,随着杭州文博会在海外品牌效应增强,慢慢的我们对于海外品牌的补贴也在退坡和减少,但海外品牌参展的热情并没有因此降低。


另外,我们现在采用商场模式与品牌方分成。首先,我们在分成过程中是能够获得收益的;更重要的是,我通过分成的方式,估算出了他们在展会上的转化率。比如通过去年与意大利展团的分成,我就能估算出他们在展会上大约4天半的时间里,整个展团20个品牌零售大概有150万左右的销售额。这是我掌握数据的方式,也为我后续考虑是否与他们深度合作,在拓展其他市场的转化上提供了数据支持。


所以,我们现在做的这种大型to C类展会活动其实是一种“pop up shopping mall”模式,它不仅仅是一个场域的逻辑,更重要的是我们引入了商业综合体“优质内容-精准流量-品牌变现”的思路

案例分享:豆岛城市露营生活节


第二个我们来换一个场域,这是我们在疫情期间自己孵化的一个IP,没有政府投资,我们自己投资的,叫做豆岛城市露营生活节。大家也知道,在疫情期间露营非常受欢迎,我们也看中了这个市场。但我们做露营活动的时候,“露营”只是我的形式,根源还是为了做特定人群流量池。


我来看一下这个品牌IP,我们的第一届是在疫情期间,2022年,地点在杭州的龙坞,那里有一个大约2万平方米的室外大草坪。我们的逻辑是创建一个平台性的场域,所有参与的品牌方都是为亲子人群提供服务的,比如自然教育、亲子培训等。但我们要求他们不仅仅是做展示和拉新,而是要提供体验活动。因此,我们的参展方提供了一系列体验课程,形成了一个体验性内容产品的嘉年华会。


那为什么这些亲子机构愿意来呢?打个比方,进入到这个场域进行展示的A亲子培训机构可能有200人的私域流量,B机构可能有300人的私域流量,双方的私域人群标签是一致的,那我们作为第三方,创造了“豆岛”这么一个场域,让他们可以在这儿交换他们的私域流量。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帮助这些企业拉新客户并共享流量。所以,“共享流量”是我们这个平台的核心价值


在这些品牌方交换流量的同时,我也获得了收益:首先,我们通过售卖营位来盈利,一个营位大约500多元。第一天上线时,我们在大麦网的城市榜单热度排名第一,当天,我们的营位就全部售罄了。


三天的活动因为场地有限,又恰逢疫情期间,我们甚至把龙坞的整条路都堵死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吸引了5000多名观众,我们还联合了我们擅长的文化端,比如与五十几位签约的青年艺术家合作,制作了许多装置艺术和内容。

舒畅ppt2.png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通过售票等方式完全收回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因为豆岛是一个场域平台,品牌方共享的流量和吸引的人群自然也成为了我们的私域流量。所以,我们把所有参加这个活动的私域流量都导入到我们的流量池中,为后续针对亲子人群的会展活动运营打下了基础


02文化IP品牌孵化器


接下来我想讲的一个概念叫做“文化IP品牌孵化器”。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我们去做文博会,或者像豆岛这样的活动,包括策划执行各种城市节展活动,特别是政府性节展活动时,并不是简单地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执行的乙方。我们希望用在这些文化节展活动中一方面服务好甲方,给甲方创造更多更优质的内容,另外,这些优质内容又是我们自己孵化的IP产品,在文化节展活动结束后,能把这些IP内容产品进行复卖


所以在去年的文博会上,我们有将近一半以上的面积是自策展的。我们做了很多IP展中展,整个文博会变成了一个围绕不同文化垂直领域内容策展的文化IP展的集合。文博会结束后,所有的这些独立IP展都变成了相对标准化的内容产品,然后向全国的文化节展活动以及策展型商业进行产品输出。


比如我们有个项目叫做杭州国际工艺周,前年我们做了一个主题展,叫做“不纸于此”,是以纸材质的文创内容和体验为主题的展览。项目结束后,我们将其相对标准化,给到诸如落地面积、人群属性、落地成本等关键词,然后提供给策展型商业和其他文化类节展活动做选择落地。后来去年这个展被富阳区引进成为他们一个地区性IP活动


HTS国际潮玩设计展是去年我们孵化的一个潮玩类项目,现在也有不少合作方正在和我们讨论合作引进。

舒畅ppt3.png


另外,我们已经做了两届的“艺术生长力”展,是我们联合了一百多位独立艺术家的美陈+文创衍生快闪店的项目。现在大家都喜欢美拍打卡造景,但内容其实很稀缺。我们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有将近100位独立艺术家和我们签约,我们出钱艺术家做空间,做完之后先在文博会上落地,然后对商场、节展活动进行产品输出,变成了这样的模式。


这也是我们去年在文博会上做的熊猫主题的IP展中展,最近,我们还在和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洽谈合作,包装成一个集合了生物多样性科普体验+熊猫文创产品快闪店的内容产品,去有熊猫的动物园和海外进行落地转化。现在在这个平台里大概已经有2000多个SKU的产品汇聚在这里。其中可能有一些小红书上都“一猫难求”的品牌。


这是个IP展览叫做“中国有好礼”。我们发现现在很多的文创礼品,更多的是锚定在一些节日节点开发的,比如说端午、中秋、过年等等。所以我们做这样的一个“中国有好礼”的主题展,汇集所有当下节日相关的文创礼品做市集美陈,非常适合策展型商业和商场,包括一些大型的文化节展活动时引进。


因为做了17年文创展会活动,我们去年自己也设计制作和联名开发了一些文创产品,然后做了一个我们自己的衍生品商店叫“灵感商店”。大概整体的SKU能达到300以上,然后在现场的销售也非常不错,现在这个灵感商店也会向外输出去做快闪店。

03私域流量池入口


当然,我们做这些内容产品其实不完全是为了赚衍生品销售的钱,我们每次销售的目的是在于引流。你可能要原价买它,但如果我这边可以给你一个折扣,如果你想要折扣的话,先进入我们的私域流量池,


我们所有的产品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引流逻辑。“线下流量池”这个词,其实我们从2016年开始就成为了我们做所有文化类节展活动的核心逻辑。我个人觉得展会这件事情,它原本的模式是“租房模式”,它的核心商业逻辑是我拿一整块地割成一块一块租给你。但我觉得从互联网的逻辑来看并不是这样,展会应该是一个线下流量池,无论是B to B展会还是B to C展会都是一样的。


这个线下流量池短时间内把带了特定标签的人群从天南海北拉到一个特点的空间里。比如说我今天办一个拖拉机展,那来的当然就是对拖拉机感兴趣的人,而从互联网逻辑来说,这个展览成为了一个天然的流量筛选器,如果这些人群能够被拉到线上,就是一个个被结构化了的数据,而结构化数据是现代互联网经济体的核心资产。而流量数据资产比卖展位收货的资产来得更加有价值。


所以我们在线上很早就开始做了尝试布局,比如数字孪生,我们在2014、2015年的时候就用了,但后来我们摒弃掉了,因为我们觉得对我们来讲是个伪需求,它并不能促使用户流量在线上的沉淀。


现在,我们在文博会项目上开发了一个2.5D游戏。这种形态大家肯定在疫情期间也见过,很多展会可能也用过,号称“元宇宙展会”,但对我们来说,元不元宇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这个线上产品里有没有设置转化线下流量到我们私域的入口和锚点。因此,我们设计了很多关卡,比如一个集龙珠的活动,线上有5颗龙珠,线下有7颗龙珠。我们希望所有的C端用户在展前就能通过我们的平台参与,先在线上集齐龙珠,然后再到线下展会收集剩余的龙珠。而通过拉长用户和我们在线上线下的互动,把尽可能多的展会观众拉入到我的线上私域流量池里

舒畅ppt4.png

另外,我们运营的私域群是去项目化的,没有“杭州文博会群”这样的私域群,我们是标签人群运营逻辑。这是因为我们在做to C型文化类私域流量时,从一开始就锚定了人群而非项目,从不同的文化节展活动里吸流量,又让这些流量在我们所有的文化节展项目之间进行流通。这是我们做私域流量池的一个非常核心的逻辑。目前,文化消费人群我们通过各个平台能触达的有15万人。


04纸基材料

刚才我说到,我们在政府性展会活动中孵化了一些IP展,然后这些IP展可以以较低成本的方式进行二次销售。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如何实现低成本?因为大家都知道,搭建一次展览的成本是固定的。但现在我们有一种叫做纸基材料的展览展示材料,帮助我们解决了一部分成本问题。去年杭州文博会大约一半的面积是用纸搭建的,这也是我们观盛布局在绿色会展上的一个方向。


当然,展览展示材料绿色环保是一个未来诉求,但作为经营者而言,绿色展材替代了传统展材能否为他们降低综合成本这才是核心关键。这是我们在亚运会上的一些应用,我们看好这种展现形态,因为它与我们的to C类会展活动紧密相关。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做异形搭建,可以制作各种符合现在年轻人拍照打卡需求的形态。最关键的是它的成本低廉,一张板材的价格大约是普通木工板的一半。


舒畅ppt5.png

另外,它的落地成本也非常低。我自己亲自尝试过,我一个人在一个150平米的展区搭建展墙,只花了一个小时。它的搭建逻辑与传统材料不同,采用的是榫卯结构,所以可以反复利用。损耗率大约在30%左右,即使用了一次后有30%的部分不能再用,但没关系,我再制作一批组件补充就可以了。而且在现场不需要贴什么UV上油漆,所有图案都已经在工厂打印好了,非常环保,进场后完全没有传统会展的那种刺鼻味道。所以,我们在开始做文博会IP展策展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好了,所有的展具都是纸浆板模块化的,方便以后可以用在其他场景做二次销售


比如这个陶瓷品牌,我们在天目里商场用这种材料为他们做快闪店。我们刚才提到的灵感商店,整个展区都是纸搭建的。这是我们的生长艺术力超市的整个展区也都是纸搭建的。


现在我们已经将纸基材料做成了模块化产品,就像宜家家具一样。未来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线上平台,用户可以自己上传图片,贴上自己公司的logo或者纹样,一键线上下单,我们后台制作好后送货上门用户自己拼装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逻辑,使得我们的IP展览内容落地成本比同类型的竞争对手要低很多。现在各种甲方都非常喜欢与我们合作,因为同等质量的内容,他们的付出的成本减少了。比如,原本甲方A有100万预算,供应商只能做100万的事情,但现在,甲方A给100万,我能提供150万的内容产品。服务完甲方A后,我们还能用这套标准化内容产品在甲方B那儿再赚30万。这就是我们的核心商业逻辑。

05AIGC

最后,我想谈谈AIGC。我们去年五一期间做的豆岛项目的这四张海报都是我用AIGC工具生成的。

舒畅ppt6.png

去年3月份我们团队就开始使用AIGC工具了,然后现在像ChatGPT这样的工具,我们平时也都在使用。另外,现在我们也在和一些AIGC工作流的开发方合作,打造一些模块工具化的AIGC解决方案。比如我们的展厅业务板块,现在就在和一家AIGC工作流的合作方洽谈,定制一套快速为用户提供空间风格意向图的工具。


我认为对会展行业来说,AIGC一定不是一个平台式应用,而是点状的工具型应用。我认为AIGC未来会颠覆我们很多会展行业的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包括我们还看好另一个方向,叫做XR。我们有一家参股子公司专门做XR内容。最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到,在上海有一个很火的大空间VR的IP展项目叫做“消失的法老”。这是未来文旅数字融合、虚实结合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这个部分我们已经布局了三年多了,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在这个方向上做一些迭代和努力,因为我们觉得线下实际的物理世界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面对的人群的情感体验需求了,虚拟世界是另一个节展活动的新场景

几点感想

我想简单讲一下我的个人背景。我原来是做互联网行业的,06、07年Web 2.0这一波的时候在互联网投资机构做被投项目调研的工作。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数字化创新,我觉得会展业的数字化创新真的是非常落后。这个行业从Web1.0到移动互联网浪潮,居然没有赶上任何一次互联网浪潮的迭代,我觉得这太奇怪了。然后我从互联网行业跳到文化会展行业,我很多以前做互联网行业多轮创业的朋友来我这儿聊天,他们说舒畅你怎么越混越差了,干嘛去干会展啊?我就跟他们说,你们现在回忆一下,在中国还有哪个行业没被互联网行业降维打击过?而没有被互联网打击过的行业现在反而有机会。所以我们做会展,但我们不是用会展逻辑做会展


其实会展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缺的并不是技术和转型,我们缺的是会转译的人。所以我们今年公司招聘了一个PM(产品经理),我自己原来就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的,我知道沟通不顺畅是有多痛苦。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岗位,把会展项目里的痛点需求通过PM这个岗位用数字化工具去解决。我们不招程序员,我们通过PM岗位去理解业务端的诉求,然后做一个转译的工作,把需求告诉给我们的供应商,然后开发出能为我所用的工具。

舒畅3.jpg

最后再吐槽一下,大家这几年开始在讲SAAS、PASS等这些东西了,似乎很先进的样子,其实这都是其他行业十几年前就在用的数字化工具了。而我们各地的展馆硬件,我看到很多已经号称6.0、7.0了。但说实话,很多革新都没有站在用户需求层面去提前布局。


比如AIoT的一些硬件已经非常成熟了,理应在展馆建设之初就埋进来,然后对展会主办方提供增值数据采集服务。它就应该在我们这些主办方进入展馆之前就预埋的,因为主办方不会因为一次展会活动投入这么多硬件设备成本的。举个例子,我们在做展会的时候,有一个事情就非常痛苦,就是室内定位。大家做过展会的知道,在有屋顶的地方,你是很难做精准定位的,而室内定位的解决方案现在已经不下十种了,Apple的iBeacon室内定位解决方案都推出快十年了,为什么你展馆方不把这些硬件埋进去?你向我主办方收费好了啊。所以,很多时候会展行业不是数字技术落后,而是没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互联网人才看到这块还没被降维打击的处女地,谢谢大家。








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感兴趣,需要我们的支持,请猛戳按钮留下您的需求,我们会安排资深顾问与您联系洽谈!
我有需求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上一篇:二维码的100用途之产品咨询 下一篇:吴一中 | 31大会易创新应用与精选案例分享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信息,请致电我们!

400-690-3131

欢迎申请试用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提交成功,客服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如要尽早得到回复或随时发起沟通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欢迎申请试用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提交成功,客服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如要尽早得到回复或随时发起沟通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关注客服:31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