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开今天的话题之前,我想借机发布一则消息:昨晚,我的好友、会议圈的创办人楚有才在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篇文章,介绍了要共同发起“会展人读书会”的初步想法。我个人一直认为,会展业本来应该是以创意型和学习型为主导的行业,但目前中国会展业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鱼龙混杂、准入门槛低,就业形象也很一般。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13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书中没有黄金屋,更没有颜如玉,但书籍的确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那里偶尔会找到世外桃源的感觉,也会收获很多人生的顿悟时刻(Aha Moment)。读书会这个话题,有机会再专门讨论,今天说说“会展人”。
从写《活动管理背景下中国会展教育的发展》开始,过去十年,从专业教育和学术研究上,我都是活动的坚定倡导者。但很多时候,因为语境的原因或中文表达的需要,我也会交替使用会展和活动两个词,有时甚至会用会展和活动行业的提法,不少同行也写过文章来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论述。今天整理资料时无意中翻出一篇Kelli White的文章I Am an Eventprof, but Nobody Taught Me How,如果直译过来,就是《我是一名会展人,但没有人告诉我如何做》。
结合White的文章,我做了如下联想:
1.翻译
中文的“会展人”,可以翻译成event professional,简称“Eventprof”。我记得曾经在哪里看过一篇文章,讲Eventprof是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专业术语的(特别是在英国)。
2.类型
4月14日,活动研究曾经推送过一篇文章——《国际会展大家庭有了自己的节日——全球会展日(GMID)》。因为Meetings Mean Business(MMB)联盟推出GMID旨在凸显和宣传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和各类商务活动的综合价值,所以其中的“Meetings Industry”是大会展的概念,可以理解为event industry。但根据中英文的语境,就这个节日而言,我更愿意将其解释为“会展大家庭”的节日。由此可见,EventProf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因为event的边界太广,而从事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公司活动等不同业务的公司在运作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它给会展人职业发展路径的可见性和清晰性带来了巨大挑战。
3.入行
会展和活动行业的每一个人都是因为某种机缘巧合而进入这个行业,不管是通过科班学习还是实习,甚至转行而来。然而,尽管在该领域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仔细观察过一些业内大咖的经历,也许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所获得的许多最重要的经验和教训,都是由我们自学的。
4.品质
White在文章中提到了会展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几种可贵品质,仅供业界朋友们参考:
吃一堑,长一智(Learn from Mistakes)
不断创新(Be Innovative)
敢于挑战自我(Escape Your Comfort Zone)
全身心投入(Immerse Yourself)
虚心接受反馈(Take On Board Feedback)
见贤思齐(Soak It All Up)
5.发展
要成为会展和活动行业的全能手,需要时间积淀和不断付出。要掌握各种技能和工具,需要多年的实践和继续学习。一句话,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会展人,必须终身学习,且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