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02 Created with Sketch.

会展人才的三个层次与两种短缺

求才若渴的故事


一家总部在澳门的大型国企新涉会展业,需要在上海招聘一名展览工程的设计师,月薪逾万,还有佣金。该公司托我帮忙提供信息。经向朋友询问,都说人不好找,都认为待遇不高。


无独有偶,就在这个月,武汉一家民营展览工程公司的老板告诉我,他刚刚从广州找到一位设计师,而且是“海龟”。因为是湖北人,想回家乡发展。这位老板打算用“合伙人”的方式邀请设计师加盟。他向我咨询“合伙人”制的公司架构,以及分配制度设计。


回想一年前,上海一家营收数亿元的大型展览工程公司,在汉开设了分公司,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分公司经理。其董事长希望我推荐。他开出的年薪是25万元,还有奖金。但条件是此人要有年营收500万元以上的接单能力。


在会展主办方,“找人”的故事也很多。


我在上海的一位朋友,是某展览公司的副总经理。当其产生“跳槽”心思时,至少有三家大型会展公司同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在应聘谈判中他的薪资价码一涨再涨,简直是待价而沽,成了“香饽饽”!

我有个实习生,去年毕业,现在南方一家会议公司做项目助理。春节前电话询问我,要不要去上海某家会议公司。经了解,方知这位武汉某大学会展专业毕业的女生,2016年12月参加我们在桂林举办的第九期“中国会展集训营”。在培训课堂上,他向武少源老师提出的问题很专业,引起了在场另一位讲师的注意。之后,就有了入职邀请。

 

人才是少数人


我所亲历的这些故事,既说明会展业人才紧俏,也反映出会展企业求才若渴。

但接触大专院校会展专业的老师和毕业生,他们总反映会展业的就业状况不好,尤其是薪资待遇偏低。

以我观察,这种人才需求和供应状态的反差存在已久,确实需要分析一番。



所谓人才,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通过创造性劳动,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种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换言之,人才只是少部分人。

每年近800万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并非人才,只是未来产生人才的群体。

以上故事中的会展企业,并不缺乏普通员工,而是亲睐人才。


在会展业,我认为,人才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初级人才,指会展机构独立顶岗的业务骨干;

二是中级人才,指会展机构独当一面的中层干部;

三是高级人才,指会展机构全面负责(或分管)经营管理工作的高层干部。   

创业会展并取得成功者,应属高级人才范畴。


这三个层次的人才,底座是初级人才,顶部是高级人才。全国数百万的会展从业者中,按这三个层次估算人才,总数多不过数十万人。其中,中高级人才不会超过两三万人吧!中高级人才,就是会展业的职业经理人。


人才的结构性短缺


会展业人才的短缺,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问题;不是整体性短缺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所谓结构性短缺,在当前具体讲,就是缺乏优秀的项目经理和营销人员。


| 一将难求的项目经理 |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古语有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本文着重说下会展主办方的项目经理。

会展业围绕项目而展开,没有项目就没有会展业。

项目经理是经营管理会展项目的核心人物 ,必须素质良好,经验丰富,善学能干,带领团队,属于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项目经理是会展生产力的代表,是会展主办方的骨干人才。

在经济“新常态”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优秀的项目经理十分稀缺!

      

| 不可多得的营销人员 |

优秀营销人员的短缺,基于三重因素:

一是,大量的国内机构都是销售起家,营销业务素来薄弱,专业人员配备较晚(部分机构至今尚未配备),水平不高;

二是,互联网时代呼啸而至,“+互联网”大势所趋,新形势下的会展营销不可或缺;

三是,会展营销囊括观众邀约、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活动组织、媒体维护、广告销售、美工设计等多种业务,营销人员需要知识宽泛,了解项目,熟悉销售,善于沟通,能够写作,还须具备互联网思维以及IT常识,故而佼佼者难得。  

我认为,优秀项目经理和营销人员的短缺,两者存在一定逻辑关系。以前,销售岗位出身的项目经理较多;而今,营销出身或者精通销售、营销的人成长为项目经理的越来越多。


成才的路线图       


自己是不是人才, 是哪个层次的人才,应该不难衡量。在会展业内,一个人是否人才,从业机构地位、岗位职务、薪资水平都是考察指标。


关于如何成才,之前本人已有多篇文章表明意见。这次主要针对两种人说点看法:


| 准备入行的新人 | 

新人一般指大学毕业生,尤其是会展专业的毕业生。

不要以为大学毕业就是人才,因为你连初级人才都不是。

如热爱会展业,希望成为会展人才,先要入行,然后是做好普通员工。接下来,看看自己能不能在较短时间(比如一两年内)成为独立顶岗的业务骨干。

成为初级人才后,再向中级人才进军。

新人入行,在普通员工阶段,切忌好高骛远(比如不屑于销售岗位,要做策划),同时要有抗压性(包括承受业绩指标、薪资不高、团队适配度等方面的压力)。


| 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的老人 |

不少入行五年左右的会展人,在销售或营销岗位独立顶岗且业绩不错的员工,虽然想更上层楼成为中级人才,但总是难以如愿。

首先要认识到,从初级人才上升为中级人才,阶梯变陡,平台变小,机遇变少,个人需要更加努力。

其次要认识到,成为中级人才,尤其是成为项目经理,需要提升综合素质,而提升素质需要有学习能力。

第三要认识到,作为中层干部需要有管理能力,做项目经理需要有带领团队的能力。

第四要认识到,从低级职位向上运动,需要抓住机遇,特别是开发新项目、新业务、挑梁困难任务的机遇。


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感兴趣,请猛戳按钮留下需求,我们会安排资深顾问与您联系洽谈合作!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咨询热线 申请试用
欢迎申请试用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提交成功,客服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如要尽早得到回复或随时发起沟通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关注客服:31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