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02 Created with Sketch.

我们为什么参加会议:寻找会议与自己的联系

去年年底,由楚有才和我率先倡议,发起成立了会展人读书会。一个月前,我们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线下活动。过去3周,我们组织了3次线上分享会,并通过千聊直播平台对外开放,已经初见成效。

全世界国民平均阅读量最大的国家是以色列,平均每人每年70本书左右。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4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每人平均看了 7.86 本书,比 2015 年多了 0.02 本。会展人读书会给每位会员的建议是每周至少读1本书,并愿意和他人分享读后感,同时将其应用到思考中来。



回到会展行业。据我的观察,在这个行业里坚持阅读并愿意分享的人很少,这不是因为一个简单的原因——没有时间,而是没有养成一种习惯。大家所说的“中国由会展大国向会展强国迈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实操层面的工匠精神,更需要跨界思想、创新知识的创造与传播。



今天的话题是“我们为什么参加会议”,大家最容易想到的答案是“学习”和“社交”。我们一起来看看由Imago Venues和The Right Solution共同开展的一次专题调研的结果。


最后,突然有一种想法。学习楚有才,奋斗在企业第一线工作,但坚持阅读和分享。同时,今天也用最简单的排版方式来推送这篇文章,以此向有才兄致敬!




今天这篇文章是在从上海来海口的航班上写的。

 

此行到海口,是去参加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17年年会,期间,还要作为组织者,承办由中国会展业未来领袖论坛组委会资助的“我们一起策划IEID——第三届中国会展专业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随行的还有我指导的3位研究生。不用讳言,此次参会的时间和财务成本都是比较高的。

 

这不禁又让我思考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参加会议?

 

其实,当我于4月初在FTN News上看到Why People Attend Meetings?这篇文章时,就一直想写篇短文回应。今天正是时候。

 

针对这个问题,Imago Venues和The Right Solution曾经开展了一项调研,旨在研究学生、与会代表和组织者关于会议的体验以及我们是否已经做了足够的工作来激励这些未来的领袖们。共有430人参加了这项研究,其中,包括学生(平均年龄为23岁)、与会代表(平均年龄38岁)和会议组织者(涉及培训、会议、论坛等各种类型)。课题组采用了焦点小组、面对面访谈以及在线调查等方法。

 

总体结论:


千禧一代的与会者渴望更定制化的学习体验,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和前辈们一样,十分肯定面对面会议的价值。尽管技术进步深刻影响了年轻人与人沟通和做生意的方式,但他们懂得通过参加线下活动来扩展自己的人脉圈和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年轻人希望从会议中了解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发展对他们有利的关系。因此,会议必须必须与他们自身而不是企业或组织想要实现的目的建立联系。

 

1. 个人职业发展机会

 

81%的学生和82%的与会者代表表示,参加会议的主要动机是寻找个人职业发展的机会,但会议组织者对这一项的评分并不高。

 

另外,只有 51%的与会者代表和37%的学生感到受了极大鼓励来参加会议。与会者代表希望自己的能力被雇主识别,并借助会议帮助他们在职业发展上取得进步。学生则更关注战略思考和职业上的指导,他们需要学习怎样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2、创意和灵感


调查结果还显示,与会者代表将会议视为获得创意和创造性设想的机会,但大多数会议都未能达到。

 

他们渴望获得那些能带来灵感、激情和领导能力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内容(task-­related content)。相对组织者给出的答案,他们较少关注那些公司使命等描述性的信息。

 

这表明,与会者和学生群体的主要参会目标是从那些能给人灵感的专家(inspirational experts)和行业大佬( gurus)那里学习一手的知识、深刻的洞见(insights),以帮助自己未来的发展,同时与同行或潜在的用人单位(对于学生)之间建立关系。 

 

3. 有效的讨论和更好的场景

 

调查还发现,更多的人喜欢短一些的专题讨论,不求实现太多目的,但有效且相关性强。与会者代表们还表示,相对于与演讲人之间,他们与其他参会者之间互动得更多。

 

所以,对于会议组织者甚至场馆而言,创造能有利于促进人们互动( peer to peer interaction)的环境至关重要。Networking被认为是为了促进职业发展和业务开展而建立新联系的重要途径。

 

由此我想到,研究会的年会开了十几年,我断断续续地参加了6、7次,自己也从一个新兵慢慢成长为一个老兵。但总感觉,在能给人灵感的专家和行业大佬的高质量演讲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或许我们需要更多的新面孔、更新颖的形式、更有创意的场景和更大胆的跨界。让我们一起期待今年的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


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感兴趣,请猛戳按钮留下需求,我们会安排资深顾问与您联系洽谈合作!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咨询热线 申请试用
欢迎申请试用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提交成功,客服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如要尽早得到回复或随时发起沟通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关注客服:31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