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话题可能有些争议,但我觉得对于我们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会议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来呢,有争议才有意思,才能引发大家的思考,碰撞出火花。
几点解释
首先解释一下题目:
为什么是改革开放后呢?因为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基本是闭关锁国的,举办国际会议的数量都是个位数,在ICCA数据库中也才2个数据,一个是国际乒联1961年的双年会(内地曾举办5次),另一个是1975年的第二届亚太钟表贸易促进大会(内地曾举办过2次)。因此,改革开放前基本没有会议行业之说。
其次是关于中国内地的解释:
本文所说的三代人必须严格界定是发生在中国内地,不包括港澳台。因为港澳台发展比内地早,一般平均比我们早发展15年。另外,就是港澳台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比内地密切,出入境也更便捷。
最后是关于三代人的解释:
本文所说的三代人不是自然年纪,而是指在这一个时间段内从事会议的人,且处于事业的起飞阶段,反之,哪怕你年纪大,但是入行较晚也不行。当然,三代人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说明了处于不同的时代所诞生的、适应了时代需求的发展的一代人。
关于三代及其划分依据
既然要分代,按照历史研究来说就涉及到“断代的方法”,我的方法主要是基于两点:市场(准入)发展水平和技术发展特点而言。根据这两个依据,改革开放后(1978年后)内地的会议产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代):1978-1995年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呢?
会议的发展处于萌芽之中,发展比较缓慢。比如,从ICCA数据库检索而言,1979年8月1日-1995年8月1日,内地举办国际协会会议只有307个,每年不到20个。
这个阶段,国际协会会议基本上是中华医学会、中国科协、中科院、高校科研院所所垄断。因此这个阶段协会=PCO,协会本身就是会议组织、管理、策划者,会议没有外包之说。
如果是政府会议呢,基本是各地的外事部门(外事办、外事服务中心所承接)。
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是谁呢?武少源(中科协)、姜永茂(中华医学会)基本上是这个时代的第一批代表人物,当然他们一直延续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尤其是武少源老师横跨三代,纵横三十余载,也是一个奇迹。姜永茂先生在2010年之后基本上隐退了。
这个时代,导游职业和地位很神圣,是高大上的外事工作者,令人羡慕的职业。
第二个时期(代):1995年-2010年
这个时期有什么特点呢?
会议处于高速发展之中。比如,从ICCA数据库检索而言,1995年8月1日-2010年8月1日,内地举办了2392个国际协会会议,接近于第一个阶段的三倍。
这个时代也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1992年的浦东开发、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4年外汇改革、政府开始让位于市场(1994年青岛市政府、1995年上海市政府分别搬迁,把好地段让给市场部门)。
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旅游业从政府外事部门的外事接待之中分离出来,市场化程度比较高。
这个时代,也是国中青引领发展的时代,他们成立了会奖部门。
这个时代,旅行社的审批逐渐放开,民营旅游企业如雨后春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个时代,民营的环亚(DA)、欣欣翼翔是优秀的代表。
这个时代,外资品牌背景的PCO/DMC,如MCI、PW等入华。
这个时代,导游的地位号开始动摇,扩张太快,导致地位江河日下。
这个时代,2004年诞生了最早的会展专业。
这个时代,2000前后,MICE成为舶来品。
这个时代,2001年,第一个内地会员加入ICCA。
这个时代,会奖概念出现并成熟,北上杭有了“会议大使”。
这个时代,随着1999年财富全球论坛、2001年APEC的举办,盛会概念深入人心。
这个时代,奥运、世博等盛事主导的城市开发模式深入地方政府欢心。
这个时代,公关公司萌芽并大肆发展,因为申办2008年奥运和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外资的公关公司大举进入内地,带动了本土的公关传播公司如蓝标、信诺、恒瑞行。
这个时代,MICE媒体、会议类、会奖类媒体在北京出现。
这个时代,技术仅限于展览行业应用比较多,专属的会议管理信息系统很少,比如黄勇的美迪康是这一时代的先驱。
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就很多了,不胜枚举,国中青MICE部门、民营企业的CEO、上海SMCC(会奖精英俱乐部)的总经理们都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人物。
这个时代,商业会议公司,外资的IBC、marcus evans、CWT、RISI,民营的捷培森、决策者CDMC等进入市场。
这个时代,是低调、埋头苦干的时代。
第三个时期(代):2010年至今
这个时代有什么特点呢?
这个时代,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
这个时代,诞生了智慧会展的概念。
这个时代,诞生了以CVENT、Eventbright为对标的企业,互联网工具选址如雨后春笋,如会唐、酒店哥哥、淘会场等。
这个时代,移动、智慧
这个时代,尤其是2013-2014年,O2O进入会议行业。
这个时代,SAAS会议信息管理系统开始进入会议行业。
这个时代,平台、大数据概念进入了MICE领域。
这个时代,是去中心化、去中介的时代。
这个时代,是资本进入会议技术领域的时代。
这个时代,有第二代人向第三代人转型,比如第二代会奖人马华俊壮士断臂,创立iDEvent。
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呢?不说大家也清楚。
这个时代,连携程、去哪儿、途牛也要挤进MICE行业。
这个时代,会议应用技术,如碎片化的纷至沓来,照片时时分享的Vphoto、移动采购管理的觅星、活动发布的活动行、门票的活动家、小微会议的活动树等细分领域不断出现。
这个时代,是新闻PR的时代,新闻天天有。
这个时代,ICCA、SITE、UFI、PATA、WTTC的大会纷纷进入中国举办。
这个时代,会奖城市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盟出现。
这个时代,会议标准化步入正轨,多个地方、国家、行业会议标准开始发布,在上海有了会议经营与服务达标企业,会议标准化在上海走在前列。
这个时代,大型甚至国际政府类会议也开始外包了,外包概念深入人心。
这个时代,发生了GSK时间,八项规定,合规、效率是一个核心命题。
以上基本是楚有才的断代法,不知道分类是否准确,欢迎拍砖、商榷,任何人,您只要给TA看看本文,TA就知道自己属于那一代,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代表性。由于笔者认识的人有限,怕挂一漏万,厚此薄彼,因此代表人物不再一一列举了。
如果有人问,有没有第四代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第四代具备什么特点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这个问题留给亲爱的读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