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brid 这个词在疫情之前就有。
疫情加大了hybrid的使用频率。
诞生了hybrid events 以及hybrid work。
通常,我们把hybrid理解为混合。
hybrid events被行业内翻译为“混合活动”,也有翻译为“融合”,就是既有线上,又有线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举办方式。
Hybrid work被行业内翻译为“混合办公”,就是既有远程(居家办公),也有在办公室办公,是远程与现场的结合。
再如,混合动力,是指油电混合新能源车。
Hybrid这个词,如果仅仅翻译为混合,往往会牺牲这个词作为“杂种”、“杂交”的本意。
为什么混合不能表达Hybrid的本意呢?
因为,混合的本质是物理变化,大米和面粉搅拌,水泥和黄沙的混合,这都是物理变化,生成的是混合物。
Hybrid的本质是化学变化,是基因的变化,是杂交,是深度的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成的是化合物。
以hybrid event来进行辨析:
hybrid event不是简单的混合,不是简单的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更不是线上的归线上,线下的归线下。而是同一个活动,既有线上嘉宾也有线下嘉宾,既有线上观众也有线下观众。
具体而言,要做到六个融合:
身份的融合:会展活动的展商、采购商、观众等参展参会人群既可以选择线下身份,也可以选择线上身份。通过一个账号可以贯穿线上、线下参展、观展过程,从而实现身份的融合。通过身份的融合让用户画像更丰富、更多元。如果身份不融合,那么这个活动是割裂的,本质上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
空间的融合:应用数字技术再造数字虚拟空间,通过线下实体和线上虚拟空间的融合,让展会采购商、观众全场景感受展会氛围和认知展会品牌和企业;推进线上线下空间场景同步互动、有机融合、双轮驱动会展活动创新发展新模式。比如,伦敦event tech live展会,选择线上参展的展商可以在线下的展位上获得一个二维码,观众在线下现场也能与线上的展商进行互动交流。
(线上展商在线下也有触点)
(观众可以用证件与展商触点进行互动)
行为的融合:观展、参展行为的融合将以“人”作为核心主线,对线上和线下的参观轨迹、行业属性、地域属性、喜好展品等纳入一体化的模型。同时,对两个空间的行为热点预测数量和轨迹、推演商机、评估项目效果等,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的“融合”服务体系。行为融合也可以延伸为体验的融合。
商业模式的融合:线上和线下不是割裂的分开的,实体业务和收入与虚拟业务和收入进行统一规划,既避免强制性绑定,也能够满足不同渠道客户自愿的选择。
管理的融合:展会的管理方是一个团队来管理线上和线下,彼此不能分割,通过全面统筹管理和预测性分析对展会的风险、安全管理上实现保障能力。
平台和数据的融合:只有一个平台才能实现上述五大融合,线上和线下不是割裂的平台,而是一体化的平台,所有行为、业务和数据存储在一个平台上。
总结:
Hybrid是杂种,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完美深度的结合,形成化合物,而不是混合物,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
Hybrid往往是最简单的创新,是两种或多种物种基因的融合,成为新的物种。
对于企业而言,Hybrid是文化的融合,组织的融合,战略的融合,业务的融合,人才技能的融合。
所以,这就是Hybrid的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