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展,指党政机关主办(项目产权属于党政机关)、财政出资(全部或部分)的经贸展览。
虽经贯彻“八条”进行了清理,但目前全国省部级以上的政府展仍有500多个。省部以下的政府展不会少于500个。
地位重要 特点鲜明
政府展在中国展览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举足轻重。上世纪初,中国的展览业由政府展发端。新中国建立后,对于展览促进贸易、活跃交流、教化民众的功能,共和国的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展一马当先,从“北上广”迅速扩散至大中型城市,一度产生依靠“政府主导型展会”带动展览业发展的舆论。进入新时代后,政府展再度兴旺,进博会成为新的标杆。
政府展的特点是组展能力强、展会上规模快、宣传力度大和社会关注度高,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动员能力。
四个问题 值得关注
但也应该认识到政府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重视参展客商诉求。
政府展的参展客商绝大多数是企业。其参加经贸展览除做形象宣传外,主要是希望见到客户,尤其是见到自身产品的买家。但大多数政府展不做专业观众邀约,而是热衷于借助市民参观营造现场人气。参展客商通过展会进行专业交流并获取订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参展积极性逐届降低。
二是,配套活动形式主义严重。
不少政府展将开幕式、高峰论坛、贸易投资签约等配套活动作为重点,花费精力、财力促其达到“高大上”。个中争面子、铺场面、求氛围的做法屡见不鲜,但许多活动效果不佳。
三是,客商免费参展。
许多政府展不向客商收取展位费。由此带来两个后果:客商不珍惜参展机会,部分客商应付参展,有的开幕式结束就撤展;当展览项目转型市场化经营时,客商已不接受缴费参展。
四是,行政组展难以持久。
以上四方面问题,相互关联,需要综合解决。
建言献策 办好做强
政府展既然是中国展览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应该办好做强。
本人认为,政府展办好做强的标准是:项目不主要依靠政府资金存活、参展客商交费参展且意愿积极,项目经营健康且规模稳定,项目推广及服务专业化。广交会、进博会在政府展中符合这些标准。
为解决以上四个问题,办好做强政府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以市场化思路创办和发展项目。
创办政府展,不能只考虑政府行政需求(指推广政府政策的需求),而应同时考虑市场需求。考虑市场需求,一要考虑项目主题是否符合办展规律,二要考虑客商交费参展。一个展览有没有市场需求,客商是否愿意交费参展而且持续参展,是试金石。
对于举办多年的政府展,必须践行市场化转型之途。能否将免费参展转为收费参展,仍然是摆脱财政资金输血的关键一招。
第二,以服务参展商为中心,提升专业化品质。
从参展客商需求出发,加强买家邀约、营销内容生产和现场服务工作,是符合国际惯例优化展会品质的基本做法。对于展示政府意图的配套活动,应本着务实、对路、节约、便捷的原则举办,避免喧宾夺主,徒增热闹。
第三,选好承办机构,保持经营管理稳定。
政府展基本采用主承办体制,承办机构对于项目的市场化、专业化运营非常重要。不宜经常或随意更换承办机构,以免其不愿投入,行为短期。由国有企业与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组展商合资成立公司,或与高水平的承办机构签定长期合作协议,是稳定政府展经营的可选路径。
第四,评估办展效果,发挥外脑作用。
主办展览的政府机构应委托第三方评估办展效果。要根据评估意见,认真采取措施改善办展工作。
可以聘请展览业专家担任顾问,听取意见,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