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望: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
2012-05-08 11:48 作者: 来源:新东方网 字号:T|T
博鳌亚洲论坛执行总监姚望: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
【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有请今天的第二位演讲嘉宾姚望先生,有请。
【姚望,博鳌亚洲论坛执行总监】:非常感谢主持人.王老师也是我们亚洲博鳌论坛的贵宾,给了我们很多支持。今天非常高兴能跟各位分享留学就业的问题,今天我的题目是”经济发展趋势与留学人才的需求”.我在十几分钟把这个题目讲清还是一个很大挑战的,我试着把它完成。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历史时期,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唯一的重要亮点,它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拯救、支持和全球性的复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全球经济的整个增长中”金砖五国”所产生的效益超过一半,而中国一国在五国中的总体效益又超过了一半。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非常瞩目的亮点,因此我们可以说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早早进入世界经济舞台中央,而且成为了一个主角。有很多人说了G7、G8,还有人说G2,就是把我们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在这个舞台中央中我们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那就是我们的产业结构面临着大调整和大洗牌,传统产业不断被淘汰,新兴产业不断兴起,科技革命对我们整个产业产生的洗牌和冲击度将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传统的制造业产生了过多的社会负作用,比如说我们有环境的代价、资源的代价、人力成本的代价等。现在面临的是如何调整面临新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需求,把我们的经济通过洗牌、通过调整,进入到一个崭新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前提下。
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新市场就要不断涌现,新技术革命将全面推动中国的经济改革,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都是我们的留学人员、同学们和家长十分关心的,今天,我们也会大力努力的。当然,中国新兴市场在不断涌现,中国在扩大自己的内需这毫无异议,全球的新市场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市场需要我们去拼搏、发展,这对于我们的留学人员和教育人员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作为已经被推到世界舞台中央的经济大国,我们就不能不有自己的名牌大学,不能不有自己的跨国公司,这些东西目前在我们中国还是很少的。怎么办?这有待于我们在新的经济体中、在新的经济腾飞过程中创造我们大型中国跨国公司,创造我们中国各种各样的产品,从而使其达到我们所希望的。
我们也深深感受到光发展经济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全社会的全面配套,因此在经济当中我们单纯追求GDP的情况得到了扭转。我们不仅需要传统制造业的发展、传统工业领域的发展,我们也需要民生经济的发展,在此推动中我们需要以人为本全社会的配套。因此,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我们单一的目标,而变成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今天的一个重要的崭新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党对我们的留学人员是寄予很高期望的。因为起点高,你们有着良好的教育基础,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你们留学的地方基本上是发达国家和有着深厚教育底蕴的著名大学。因此,你们的起点就是站到了人类文明的相对较高的地方,因此全社会包括你们的家长,对你们的期望都非常高。同时,由于我们整个社会从传统的制造业社会向一个创新社会发展,而我们的留学人员在创新的体系中、在我们全球体系中的创新点上得到了培育和发展,因此你们大家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很好地跟踪经济和产业乃至科技发展的热点,你们是在这些热点的熔炉中被培育出来的,因此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留学生们重要的共识。
全社会对留学人员的期待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就是国家的大战略引进来走出去是和我们留学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引进来要通过留学生的载体把先进的人才和理念引入到我们国内。我们刚刚成功纪念了改革开放的30年伟大成就,这30年我们引进来是很成功的,但是相比之下我们走出去却不那么成功。我们在走出去方面,从规模、投资、领域、深度、广度等等,都和我们引进来是无法比的。所以,我们留学生就有一个重要使命,如何能成功地使中国走出去,我们现在无论从人才储备、资金储备,从我们国家整个经济发展战略都越来越需要走出去的人才。因此,在这个定位上我觉得留学人才肩负的使命很重。
我们的海归人员,刚才王会长也讲了回国的人才在不断增加。随着不断的发展,我们海归人员、留学人员在国内各条战线所处的地位,发挥的重大作用日益显现,这比改革开放前些年越来越明显了。因此,这样一个良好的形象在全社会深入人心,使我们的社会对留学人员有更高的期望。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在认真实施这个留学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留学人员能在良好的环境里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归国留学的人才成长环境应该是越来越好的。
我重点谈一下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这样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中我们的人才需求是什么样的。这次大会提出来全球化人才,全球化人才我把它分解成了五类人才:全球化管理人才、全球化竞争人才、全球化传播人才、全球化服务人才、全球化科技人才。
首先,全球化管理人才。刚才提到了中国被过早地、被突然地、被一下子推到了世界舞台中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全球的舞台中怎么样去完成好这个使命呢?我们所面临的首先是如何进入到国际社会。比如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家注意到现在有越来越的国际组织在邀请中国人参加,邀请中国人做高管,甚至有可能若干年后中国都开始竞争重要国际组织的第一把交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大家不难看到在整个国际社会的环境里,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得不参与其中,我们又需要一些熟悉全球秩序人的知识储备人才等等。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跨国公司是一个重要经济大国的形式,而目前我们中国的跨国公司还是很弱的,还是很的,在世界500强里可能很多企业排在前面,但跨国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在若干重要的行业中也是这样。现在行业越来越体现出了全球化的、合作与竞争的机制理念,这个过程中全球化管理人才必然在行业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区域合作又是一个重要的全球话题,比如说我们博鳌亚洲论坛也是认真推动区域合作的论坛,有了区域合作才有全球化合作。我们注意到区域合作人才非常重要,如何推进区域合作人才,如何克服区域当中的困难有很多课题。当然,要做好上述这一切,打铁需要本身硬,如何把自己很好地管理起来,自身的管理也很重要。因此,全球化的管理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是竞争力,中国被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并不是说理所当然地就坐在那里可以很舒服、很安逸。不对,其实你越到了这个舞台的中央,风浪就越大,我们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竞争等等,以及从我们经济的角度来看,更多的体现在贸易摩擦。中国一方面是出口大国,一方面是外汇储备大国,一方面是在国际经贸法庭上的被告大国,我们的贸易争端、摩擦越来越多。还有其他方面,比如说南海等核心问题。在这些事情当中,我们会面对很多尖锐的问题。因此,为了回应这些激烈的挑战和复杂的环境,我们需要深知国际法律的人才、知识产权的人才,对世界史、边境史、海洋史等有深入研究的人才,要懂得国际金融、懂得操控国际舆论,利用国际舆论发挥作用、发挥影响,以及要有很好的国际人脉,这些人才都很重要。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竞争中没有人才是很难取胜的。
第三类人才是全球化传播人才。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被突然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也受到了很多委屈。我们在很多方面竞争对手也会用各种方法抹黑我们,所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的人才是稀缺的。比如说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很多话题我们在国内说的很热闹,自己感觉很好,但是在国外不是这样,说中国坏话的人不少,。其实,中国在很多行业已经走在了世界领先的位置,但是在价格制定、行规制定等重要的问题上起不到应该起到的作用。包括学术话语权也是这样,在很多的研究方面,在理论和研究方面都是这样,我们的话语权完全和我们不相干,更重要的是国际话语权。在这个话语权的进行当中,中国既然已经被推到了这样的国际地位,但是我们在很多的国际事物中是相对被动的状态。因此,如何很好地宣传我们的理念,如何很好地让我们国际朋友、国际竞争对手理解我们、了解我们,甚至能够继而信任我们,这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因此,在这方面我们的人才是非常缺乏的。
第四个方面是全球化的服务人才。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发达国家或者发达经济体有一个重要的经济体,而我们国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大力扶持我们服务型产业人才,这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比如说我们的教育、文化、科技、法律人才等等,这样一些和社会服务的人才都很缺乏。刚才我们讲到在大力追求GDP的几十年中,我们国力确实大大提升,但是服务体系并不强,这是大家都能感觉到的,而这一方面我们的人才是最大的因素。
最后是全球化的科技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我们早年出国留学的人员都是抱着科技救国的思想,认为科技技术在西方比较发达。实际上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大量的引进科技人才。基础科学我们的研究相对比较落后,在个别的领域是领先的,在应用科技方面我们显得比较弱,特别是在交叉科技方面我们显得更弱一些。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这几个领域也都有差距,我们在整个科研水平、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比起西方有巨大的差异。而在当前,尤其是在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下,我们尤其需要的是这样的人才,如何把信息技术引入到我们的信息社会,这是需要努力的。包括生物技术,这是人类解决自身难题的问题。可能人类已经登上月球了,已经深到海底几万米了,却不知道身边的病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医药方面,生物技术要做很大的努力。包括中医的科学化我们也展开这个话题了。节能技术,我们的发展耗费了大量的能源,这样发展是不行的,包括环境也一样。如果还这样发展我们的环境就会被破坏得体无完肤,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需要好的节能技术,好的环保技术来支撑我们新一轮的节能技术。当然,这需要好的理念和观念把它整合起来。因此,在管理这样老的话题面前我们依然是一个小学生,我们依然需要在人才方面继续努力。
我是非常快速地把中国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状况提出了一些人才需求的建议,也可能对同学们选择你们出国深造的方面会有一些帮助,也可能对你们今后的发展会有一些提议,如果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