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停止思考,或不相信他的思考。”前半句:停止思考,不可能呀,不是我在想,是我“被想”了。后半句:在我不相信之前,我不得不信呢。“通过功课质疑后,那个想法放下了我。”
停止思考,并非真的停止思考;
若是那样,除非死人。
诸修行者说“停止思考”,
是指随于一念,不落于二三,不着相、计较!
该吃饭时吃饭,不落于百种须索;
该睡觉时睡觉,不落于千般计较。
该干嘛时干嘛,不在内在里斗争内耗,
即是“停止”思考。
我所言说,只是方便,
若论究竟,口即不能张。
一张口吐出个“我”字,谎言即出,
何况排在“我”字之后的诸言诸义?
“我”都不真?何况诸说!
不是我在思考,亦非不是我在思考。
若说不是我在思考,
其思其考与你无关,何来你苦你恼?
若说是我在思考,
千苦万恼,你不想要,为何却不能甩掉?
故知言语虚妄,是假设施,为人方便,
莫着于文字相——
诸言是指,其义标月,因指看月,莫着于指!
“我”与“想”,非一非二;
不存在“我”和“我想”之说。
若说想不是我,除了想无我;
若说想即我,而想有生灭,我觉不灭。
故不能说“不是我在‘想’,是我在‘被想’”
论实相义,其句不能说!
同其义,也不能说“不是我放下了想法,是想法放下了我”,
因为与其中间,根本不存在一个“我”!
“在我相信之前,我不得不信呢。”
不是我在信,也不是不是我在信——
若是我信,我既能自主地相信,也能自主地不信;
若不是我信,信不信即和我无关,也无须质疑。
由是而知,如诸佛说:
一切言说,都无实义!
诸修行人,出脱言语;
能离语言相,即入法实相。
在文字里计较,是迷失之时;
在念头堆里作活,终在虚梦。
出脱一切造作,才入诸佛国里;
如佛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