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李开复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及创新工场开发投资基金的执行合伙人。创新工场是一家致力于早期阶段投资,并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创业培育的投资机构。创新工场的投资方向立足于信息产业最热门的领域,包括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在创业之前,李开复在谷歌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再早前则是在微软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
日前,我们的记者专访了李开复。对于创新这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李开复是怎么看的呢?
财新记者:之前你在演讲的时候,也包括在之前有场合都谈到中国企业的创新的问题。说像硅谷那样产生苹果、谷歌这样的颠覆性的公司和创新,其实很难,但是在中国可以出现这种整合性的创新,能不能先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李开复:其实全世界的互联网创新,绝大多数都是整合型。真的像苹果、谷歌这样的公司,或者别的领域,Tesla这样的公司其实太少了。大部分的公司都是针对一小批用户,做一个雏形,然后慢慢的去滚动它,增加更多的功能。功能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多,慢慢的才形成一个生态圈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是Facebook。Facebook第一个版本,其实就是让哈佛的男女学生彼此看照片,然后说几句话,然后慢慢的发展成了一个可以follow人,可以关注人,Like、图片、照片,然后照片的分类,把每一个脸定出来,这个是谁,然后news feed,它的平台的功能、游戏的功能、针对性广告的功能,慢慢就滚出来了。
这种整合型、迭代型的创新,更代表全世界主流创新的模式,而不是那种苹果、谷歌在一个实验室里做了两三年,突然一出来,吓你一跳,这种我觉得并不是特别符合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
所以,在中国的话,我们还占了一些特别的优势,中国市场很大,而且一定程度有引导性。因为很多别的国家,发展的比中国慢的,中国就成为了一个标杆,让我们能够做高级化。另外,中国还有很大的优势,就是市场大,但是人工成本还是比较便宜,所以你可以更便宜的代价,在一个更大的市场做很多实验。所以,我对中国的这种互联网走在世界相对前沿的话,会是比较乐观的。
财新记者:现在大家都在议论,就是下一波颠覆性的创新,会产生在哪个领域,哪个地方?比如说有可能是在移动互联网,有可能是在大数据,那这个过程中,中国公司完全没有机会吗?
李开复:我觉得机会很大,我觉得因为更多的挖掘是迭代型的,就是说,你不能在公司创的第一天,就是说,我有一个5年的计划,要变成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巨头,或者一个企业级软件的巨头,或者是一个大数据的巨头,这种5年计划都不符合实际了。
更多的是说,我想往哪个方向走,这个趋势好不好,我这半年先做一个简单的产品,来慢慢地深耕,慢慢地扩张我的市场。
比如说我们投资的豌豆荚,第一个版本其实是让那些有PC和智能机的人,能够用PC的带宽,来做一些这种节省月费的工作。但是,慢慢迭代出了两三年以后,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商店加上云储存什么的各种的公司,有了1亿的用户。所以,我觉得真的是,不能在创业的第一天就明显的说哪个公司会成为巨头。
所以,我们做这种早期投资的,只能把趋势看准,投资的人、投资的创业者、CEO看准,然后给他很大的空间去做实验、迭代、滚动。如果他的执行力很强的话,他就有一定的机会,滚出一个有价值的公司,或者把这个雪球滚成一个巨大的公司,都有可能。但实际上你是说我们的公司一定能够必然能吗?肯定不是的,我们投资的,还有雷军投资的,徐小平投资的,每个公司都有机会,大家都慢慢的滚动,但是就看哪一个能够真的滚动成为、迭代成为一个巨大的公司,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个不能从创业的第一天就看出来。
财新记者:那中国的创业环境近两年,跟过去几年相比有改善吗?
李开复:
创业环境我觉得有很大的改善。首先天使投资越来越多,早期VC也愿意给更初期的人,更少的钱,占更少的股份来创业。我觉得从投资的角度更多了,有些创业者他可能经验不足拿不到一些特别有名的机构的投资,也有一些小天使可以投,甚至还有什么车库咖啡这种地方可以创业。
我觉得整个环境,大家的认可,和钱,和大家的认知,以及一个很棒的创业者,在一个谈条件的过程中,创业者越来越强势,他可以挑选很多金钱的来源,投资的来源,而不是投资人很好,我看到一个很好的创业者我还可以谈比较苛刻的条件。所以整体来说,我觉得创业,尤其在互联网领域,应该是越来越好。
财新记者:最近创新工厂在关注哪些比较有意思的项目呢?能分享一下吗?
李开复:
我们现在觉得说,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去年的这2亿用户,相当多还是所谓的高端用户,白领、大城市、有3G,这一类的用户。但是今年2亿到5亿用户,增加的这3亿用户绝大多数都是更主流的用户,有些人可能称为草根,或者说主流可能更合适一点。更多的会是比较年轻的,在小城市的,可能对互联网懂一些,但是不是特别深入的,可能对娱乐更有兴趣的。所以,我觉得一个很大的机会,就是说,这3亿用户,他们会带来什么样的新应用。
过去这2亿用户里面,至少有一半,还是比较专注于内容、新闻、搜索、社交这一类的,但是新来的这3亿,他们要用什么东西,这个我觉得还是一个问号。我觉得,细节可能现在我们也无法完全推测,但是我们可以回溯到互联网时代。
就是互联网时代真正让百度达到中国的NO.1的,并不是它的搜索做的多么的了不起,而是它在MP3、在贴吧,尤其是贴吧这样一个产品,非常中国主流用户的,学生特别喜爱的一个产品,靠这个就把他们拉进来了;或者QQ,做了很多什么QQ秀这些产品。这一类的产品,会如何的在这3亿用户里面崛起,我们在挖掘你我可能不会特别想要去用的产品,但是3亿用户看到会说,我们很爱的,就是百度贴吧的移动版。
财新记者:听起来,中国这个市场相对封闭,但也很独特。
李开复:很独特,可是我觉得这一类的产品,其实在很多开发中国家是有巨大的潜力的。我相信,如果在比如说印度、俄罗斯、印尼、巴西这些国家,他们如果在7年前推出个百度贴吧,在PC上,恐怕也会受欢迎的。那么,今天我觉得就是说,这个移动互联网的主流用户,这些年轻、娱乐型用户,他们真想要什么,一定程度,微博、微信还是他们要的,但是他们还会有很多其它的需求,能不能挖掘出这些需求。一旦挖掘出来,其它的在跟中国的开发速度差不多,或者晚中国两年、三年的那些国家其实也会需要的。
所以,同样的理由,我对未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做全球化,现在会比以前更乐观,因为其它的国家慢慢的会走中国的步伐。但是这些产品你拿去给美国用户,恐怕不见得会喜欢,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中国未来的一个比较大的机会。
【主持人】
李开复反复提到的迭代型创新,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也颠覆了过去人们对创新的理解。他进一步解释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98%的互联网高科技公司都是靠整合型创新成长起来的。在李开复看来,这一点加上中国市场自身的特殊性,对创业者来说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金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