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我奔波于全球各地并参加了数百场以上的贸易展;由此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同时获得了来自参展商以及参观者双方面的深刻认识,这也让我趋向于不再支持这类活动的举办。尽管可能不是绝大多数公司要么是付出太多得到太少甚或没有得到任何回报,要么就是有更好的方法和领域来使用所投入的时间和资金。实际上,只有主办方才是贸易展上最容易赚钱的公司。
对于公司来说,选择参与贸易展的最直接原因往往就是认为这属于必须要做的事情,或者担心竞争对手会这么做(这是我听到最多的一种理由)从而导致自身在未来发展中被超越,甚或是幻想可能会被某些领域的伯乐发现而一举成名。但是,实际上这些想法都不属于拿得出手的客观理由。
在这里,大家不要误会我的观点————展会并不属于一无是处的项目。对于需要发布新业务或者重点产品的公司来说,它就属于非常恰当的选择。对于需要(或者负担得起相关费用)的公司来说,重点业务、"关键事件"、联盟或者投资活动都可以在现场中得到全面而有效的即时展示,从而达到提高品牌竞争知名度的预定目标。
当然,人们也可以从贸易展中找出非常成功的案例,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都属于意料之外的情况,而不是必然会发生的既定结果。并且,对于绝大部分公司来说,即便是从一场展会上获得到不多的成果,也会导致在这上面浪费的巨额资金无法带来增量效益。而文章下面所列出的就是十项最主要的问题。
1、展台面积方面投入过多:对于绝大部分公司来说,往往都会将展台大小当成重视程度的主要标志。尽管这样的观点并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也不意味着不存在各种问题。实际上,公司不应当仅仅关注"展台面积"————对于绝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只要展台空间可以体现出自身产品和人员的基本情况就属于最合适的选择了。相比浪费在更多的额外空间以及随之而来的其它费用上,剩余的其它资金更应该花费到让展台外观看起来更独具特色以及专业程度非常高等方面。
2、附属设备控制不利:任何组织过展览的人都会知道这场活动将会涉及到所有能想到的方方面面,从额外的地毯衬垫、互联网、保安人员到名片扫描仪,甚至植物在内都无所不包。即便是规模最小的展览,三天下来的平均成本也要达到数千美元。因此,在作出决定之前,公司应该对需要购买或者租用的所有设备进行深入分析,确认这确实属于于真正需要的项目。举例来说,相比花费二百美元来购买更漂亮的观赏植物进行装饰,公司是不是应该选择与客户共进午餐,甚或干脆两项工作都不做?
3、广告投入方式出现误差:通常情况,公司购买官方展示杂志(贸易展会上的术语,"日报")上的广告就纯属浪费。即便是规模非常庞大的展会(涉及到分布在多座建筑物中的数千家展台),大部分与会者也会看到每一处展台————毕竟,这就是他们来的目的。参展商或许会认为,将广告或者报价刊登在日报上可以带来额外的好处,达到让更多的人停留在自家展台旁边的目标。但实际上,仅仅依靠这样的广告并不足以将参观者带到相应位置的。对于公司来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广告方面的费用投入到展台装饰上,让它变得更加引人注目。而在展会杂志上,则应该选择放上一篇新闻稿;这不仅因为它属于免费的,而且还更容易引起参观者的关注。
4、旅行费用超标:机票、旅馆、出租车、餐饮娱乐以及无法正常办公等方面产生的费用都属于数额巨大但却可以有效控制的成本。因此,公司应当对于参与人员数量以及旅行费用等方面的现实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限制。
5、事前没有做好全面规划:在我所参与的展会中,经常会出现相关设备在最后一分钟才到来,或者处于某些意料之外的原因需要选择额外服务和人员的情况。因此,就如同绝大部分常规工作一样,公司在事前就应当做好全面规划以减少可能出现的浪费。
6、小礼品并不能带来有效帮助:尽管所有人都喜欢收集礼品笔、压力球和迷你饰品之类的小玩意,但它们最终的归属只会是被丢在旅馆房间、垃圾堆或者孩子们的手里。没有客户会仅仅因为喜欢它们而决定与贵公司做生意。
7、事前没有做好全面准备:消费展和贸易展属于完全不同的类型,在所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因此,只要有可能,公司就应该在数星期甚至数月之前就开展推广活动。而这就包括了发送邀请函,提前进行预约,刊登出新闻稿等方面的众多工作。公司必须明白,要做的工作不仅仅是将产品简单地展示出来,而是尽心尽力地实现十全十美。
8、为平时就可以见到的客户支付费用:对于公司来说,展会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就是所能提供的参与者仅仅是正常业务活动中可以见到的对象。如果平常就可以见到所有经销商的话,那为什么不把资金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呢?通常情况下,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9、现场死气沉沉不会出现有效互动:在展会上,人们经常会遇到参与者沉默地坐在那里,几乎(或者已经)睡着的尴尬情况。与其这样,公司还不如直接订一间标价一万美元的豪华套间,这样还可以让睡眠效果变得更好(位置更舒适,噪音更低)。这时间,公司要做的就应该吸引人们提起精神,在场地中行动(订货、签约、安排后续会议)起来。
10、主观认识方面出现错误。很多参展商都会这样安慰(或者欺骗)自己,幻想这将属于"物有所值的情况",但却并没有合理预测到其中的实际意义所在。实际上,很少有展会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当然,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就属于完全不值得选择的情形,但是将相关资金作为费用而不是具有可衡量预期回报率的投资确实属于更恰当的选择。
因此,在决定参展之前,公司就应当针对所有相关原因、真实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以及如果不参与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而周密的分析。此时,如果依然可以得出需要参加的结论,就应该前去————不过,还是需要注意到利用所有一切可能方式来避免出现浪费的问题。毕竟,贸易展中产生的费用可不仅仅限于"八美元的会展中心汉堡包",增长起来将会非常的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