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02 Created with Sketch.

陈末翎:国际投资机构看待制造业的百年兴衰

矽亚投资第三届经济分析与预测财经年会于2013年11月12日在杭州市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展望2020--制造业的前世今生"。爱德蒙罗斯柴尔德董事总经理陈末翎参会并进行了名为《国际投资机构看待制造业的百年兴衰》的主题发言。

以下为发言文字实录:

  陈未翎:

首先今天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能够来参加我们对中国制造业的一个讨论。我今天演讲的主题就是:中国制造业在挑战中的机遇和未来。因为今天的主题是展望2020年,那展望之前我们先需要回顾历史。我就拿了中国和美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来做了一个比较。你们看到的这个基本上是美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太小了,所以我可能要稍微的讲一下。那美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应该是在1945年二战以后,为了重建欧洲的话,美国的制造业大展宏图,在最高峰的时候大概在70年代,美国的制造业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大概是40%左右,这个比现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要高。它的制造业主要是在电力、航空、汽车方面,三大汽车制造商呢,像福特、通用还有克莱斯勒就成为了三大巨头。它的这种绝对的优势一直延续到大概在80年代的时候,这个时候日本和德国就成为了它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在1985年的时候,里根政府提出了竞争力促进委员会,要发展现代的制造业。那么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接近9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制造业低端的制造业开始向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去转移了。那么这个时间现在推移到90年代,其实在90年代的时候,在90、93年、97年的时候,美国政府都是在国家的层面制订了很多先进制造业的改进方案。因为在美国看来制造业是不会消失的,所以他必须要在国家的高度来重视这个行业的发展。那么早在98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已经提到,制造业所面临的六大挑战,其中包括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客户要求的个性化等等。那么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到了90年代后期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互联网发展比较蓬勃的时候。像Mic和甲骨文公司都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了。这个时候的美国,很多美国公司已经开始了大量的海外兼并收购了。很多美国的这种纯工业的企业,纯工业的制造业也是转型成为高科技的企业。那么到了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的泡沫破裂了,但是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停止发展,而且是增速了。那么时间呢现在推移到在2001年、02年,就是互联网泡沫之后,这个时候的美国它已经是更加坚定不移的朝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去发展,在美国,我觉得非常值得借鉴的就是,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在美国有非常多的技术改造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那么美国的强大就是在于它有一整套的体系,把这个制造技术,先进的制造技术,还有一些管理技术的研发体系和应用体系结合得非常的好。那么也是这种在政府扶持下,在行业参与的情况下的这种融合,使美国这个处于世界制造业的领先地位。那么我们如果说要预测美国将来制造业的发展,那我觉得毫无疑问的是会继续向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来发展了。

  好,那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那我们对中国制造业的理解是在七八年以后才开始正式发展的,这个是一个后计划经济的时代。当时还是凭票供应,资源非常的匮乏,需求疲弱,制造水平也非常的低下,主要是以国营企业为主。那么这个状态大概是延续了10年,到了1987年88年左右,这个时候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参与下来,然后呢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在广东和浙江的民营企业开始了崛起。这个时候外资也开始进入了中国。开始和国营的和民营的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呢,中国企业开始了国际贸易的这么一个路。然后到了2001年的时候呢,中国加入了WTO。这个时候是一个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候了,怎么说呢?应该说是我们可以,可能非常简单的讲,在过去的十年,在08年之前的十年可能是中国制造业一个非常黄金的十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中国开始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国去,同时也有大量的农民涌入了城市,成为廉价的劳动力。那么从这个时候一直到08年的时候,中国制造是世界文明。我们大家可能都非常清楚,因为江浙也非常多这种企业,在我们中国很多地方,比如说有在福州有做鞋的,昆山有做电子的,那么都是掌握了巨大的世界的制造的在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那么很快经济危机是在08年到来了,08年到来以后中国市场为了救世,就放了四万亿到市场来,实际上从08年到现在为止,中国制造业是经历一个非常沉痛的调整期,非常可惜的是4万亿的投资制造了很多的景象,尤其2011年我们看到很多制造业的利润非常好,然后也令很多制造业掉以轻心,当危机在12年13年来信的时候,让大家有点措手不及了。02年以后,中国毫无疑问成为世界的第一制造大国,同时中国面临了新兴国家的一些挑战,尤其是一些这个廉价的劳动力和低租金的成本,那么中国的制造业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那么我想我跟在座的各位也是非常想了解,从现在开始中国的制造业应该是何去何从,它的未来又在哪里?

  然后呢我想用一些国际案例来跟在座各位分享一下,就是很多这种百年企业它们是怎么样走过经济危机发展到今天的状态的。首先呢我们要来看一下美国的杜邦,这家公司是在1802年成立到现在为止200多年的历史。杜邦一开始是做火药起家的,那么它的发展历程涉及到的非常多次的转型,那么在2011年的时候,杜邦公司被评为全球的一百大创新公司,那我们如果看它这么久远的历史还能够保持这么持久的创新力,实在是令人非常佩服的。所以我想在下面的PPT跟大家分享一下它的发展过程。杜邦的第一次转型大概是在1904年左右,在前一百年他是主要以制造火药为主,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火药制造商了。那么它在1905年开始,他开始通过延展产品线,生产一些非火药的产品,这个是它的第一次转型。它的第二次转型大概是在1930年到1938年之间,这个时候的杜邦已经变得不一样了,它已经从一家工业型的制造型企业变成了一个以科技为导向的制造企业,那非常有代表性的就是它在这段期间推出了一些经久不衰的材料。比如说尼龙,都是在这个时候推出的。那么这种持续创新一直延续到二战以后,二战以后经济复苏,尼龙成为女士的最爱,同时杜邦也是在1958年的时候成立了它的国际部,开始发展它的国际事业。那么在那个时候的美国企业来讲,也是属于比较早的。沿着这条路,杜邦一直就是持续了它的一个技术创新的传承,而且呢不断往下游延展,开始建立它的品牌。那么在60年代的时候,他推出了几个耳熟能详的高端的材料,比如说莱卡,就是那个时候推出的,还有特卫强,特种防卫材料,为杜邦在上游的垄断地位奠定了基础。它的第三次转型是在80年代以后了,这个时候的杜邦已经感觉到他要延展到其它行业去,他在81年的时候并购了大陆石油,当时这在美国是最大的一个并购案,它在90年的时候跟墨客成立了合资公司,在97年的时候并购了先锋种子大部分的股份,进入了农业行业。在短短的20年期间,杜邦已经从一个工业公司转型成为在石油、医药,还有在农业方面都是颇有成就的一家跨国公司。

  那么我们如果可以总结杜邦成功的经验的话,就是我们要看看什么是它做得好的地方。首先呢杜邦在过去的一百年期间,我们就讲最近的一百年,它都是能够快速转型,而且它的这种转型是通过,目的就是在于市场,适合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并且通过这个并购做大做强。但是它不变的一块就是它的核心价值,以及它的企业文化,还有呢就是它这个持续创新的精神和坚持高品质路线。对于它的经营策略来讲呢,就是非常简单,也是非常明了了,它就坚持创新,然后呢通过获得上游的垄断地位来不断提高它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

  那好,下面的这家公司的话呢,柑曼怡是一家非常不一样的公司,这家公司的话呢,是在1827年在法国成立的一个专业的烈酒公司,它的核心产品是1880年的时候发明的由苦橙皮酿制的酒,现在已经第六代了,基本上到今天为止每两秒钟就有它的一瓶酒在世界150个国家销售。对于一家接近200年的公司来讲这也是非常令人钦佩的。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程。它的第一次转型应该是在1900年左右,它是从一个家族作坊式的公司开始高举大旗示图做强做大。在1900年左右就以高端产品定位的方式进入了高端市场,非常准确的定位,也是使公司保有了一个比较高的利润。第二次转型是1905年到1933年左右,这个时候它已经在它的细分市场,烈酒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这个时候他做的就是开发新品去迎合一些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并且加入了一个时尚的元素,来巩固它细分市场领导者的地位。1975年左右公司在诺曼底开始大批量的生产这种烈酒,每周的生产量在20万瓶左右,往全时候150个多少。从80年代一直到现在为止,公司还是在它的核心产品和核心定位基础上不断的推出新品来迎合顾客变化的口味和需求。当我们分析柑曼怡企业成败的时候,就看到它有几点特色:首先它并不是一个求变的公司,而是因为市场在不断的变化,它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的来更新自己,它是不断的开发新品来适合这种各种口味和市场变化。但是它的核心价值是不变的,也就是它坚持走高品质的路线,而且高专业度,它坚持它的核心产品是不变的。那么它的经营策略呢,就是通过它多年来所有的这个品牌形象和酒品品质,通过研发和对酒品很专业的理解不断推出新品来占据这个细分市场,提高这个品牌的忠诚度。那么通过这种做法呢,他其实巩固了他的细分市场的进入门槛。

  那好,我们现在再看一些其它的案例,在这张PPT里面的几个公司都是一些跨国公司,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么这些公司有非常相通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是跨行业发展,虽然宝洁和联合利华.;.;他们的核心价值又是在哪里呢,分析下来是比较有意思,就是当他们不断这样做的时候,他其实为这个公司获得蓝海的市场获得了契机,它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然后他是通过去并购这些优势品牌,提升了他自有的品牌的形象和价值,那么这里非常值得说的就是一定要并购一些优秀品牌,如果并购比自己差的品牌或者差得很多的品牌是没有太大价值的。而且这些品牌放在一起的时候是加强了它的渠道资源,通过这种资源整合,它其实是提高了对上下游的溢价能力,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长期这样做的话,其实它是在不断不断的提高每一个市场的进入门槛。

  然后呢这张图这几个公司,这几家公司跟前面那个又有点不一样了,这几家公司是通过纵向发展,纵向发展是什么意思呢?它是通过收购它的上游的供应商和它下游的渠道商来把握整个价值链的发展。那么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呢它可以非常有效的来控制品质和品牌,减少了对上下游供应商的依赖,也就是说减少了一定的运营风险。更加重要的是,这样做以后呢,有这样的模式以后,公司可以加强或者说是更加快速的对市场有一个应对,减少它的产品的开发周期,就是公司变得更加灵活了。很少的例子呢就是三星了,在那么多个手机制造商里面,三星是唯一一个能够追得上苹果的一个厂商,这个跟它的一个垂直的产业链的这么一个模式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这边举的两个例子是利机市场,Galimard是差不多有三百年历史的做香水的公司,.;Mary.;他们的发展又跟别人非常的不一样了,那它基本上就是坚守本业,精耕细作,通过对本行业的深刻理解,依靠技术和经验积累去推一些新品,这些不断的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成为了它这个细分市场的壁垒,而且产品的定位从头到尾非常的如一,从小没有混淆过,坚持这种模式呢,而且通过不断推出新品,帮助了这些公司去巩固它细分市场的进入门槛。

  那好,那这几家公司我觉得是不得不要讲一下的。因为信息,科技化和信息化给制造业或者说是现代经济所带来的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商业模式的变化,是不可低估的。这几家公司都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去保有它的市场份额。那么它们的创新呢其实并不是说为了创新而创新,这些公司的创新,大家看得非常清楚,比如说像Apple、谷歌他们的创新是为了不断吸引它的客户和市场,通过创新能够提高这个品牌在推出新业务新产品时候的溢价能力。然后通过时间去形成一个网络效应,那么在无形之中它的进入门槛也是变得非常之高。比如说今天我们搜索引擎谷歌,如果说谁能够想挑战谷歌现在的市场地位,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这些国际案例又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发展启示呢,我觉得有好几点。首先制造业是个百年基业,是不会消失的,不会因为互联网经济的到来或者服务业的崛起,制造业是不会消失的,美国是很好的案例。那么在国外的百年企业也是非常好的案例。但是,这些企业的核心价值已经从单纯的制造转移到了对品牌的管理和对市场优势资源的掌控。那么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在现在全球扁平化的局势里面,只有变化是唯一不变的。所以呢作为企业也好,作为投资人也好,我们要分分钟去思考下一步的机会在哪里,现在所发生的变化对于我们来讲,这个启示又是在哪里。那么讲到守业的概念,中国人有句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对于我们投资人的理解来讲,这个守业的过程可以有很多很多种描述,但是其中有一点,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守业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市场进入门槛,巩固市场地位的过程。我们看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业或者企业家的一些发展过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家在进入一些行业的时候呢,那个时候的门槛是完全没有现在高的。那么当企业经营形势还不错的时候,其实企业家需要去居安思危,去考虑竞争格局的变化,要不断更新自己,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通过时间呢,优势的资源是会不断向优势的企业靠拢。企业是不进则退的,如果只是想守页一定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一个霸业的想法,一定要往上走,我们认为这样这个企业才会有一个持久不断的创新能力。用中国的古话来讲就是有问题、有困难并不重要,但是我们要学会变通。那就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认为这句古话对现在的企业经营还是非常有启示的。

  好,中国制造业的机遇和未来,我就不多讲了,因为我们可能在座的各位都非常了解,比如说城镇化,环境保护这一类,还有国际化所带来的机遇,我就不多讲了。那么企业的发展没有说只有一条马路到罗马的,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模式可以去选择。最重要的话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适合自己的管理能力。因为每一种模式所需要的企业家要素是不一样的。

  那我就很简单的介绍一下爱德蒙罗斯柴尔德我们这个集团的一些业务。我们是一家两百多年,有两百多年历史的一家国际金融机构。在全球有三十多个分机构,那我们近年来集团对亚洲的发展系高度重视的,最近十年来我们一直都是保持一个非常高的活跃度。其实我们很早在1993年就开始投资大中华市场,我们这个私募股权基金的话是在09年成立的,是集团专门针对中国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所成立的一家基金。我们的基金是主要想投资一些有理想的企业家和团队。因为我们觉得在现在转折的时候,光是想赚钱发财的企业家是坚持不下去的。所以我们非常希望跟一些有理想的企业家合作,通过非常紧密的伙伴关系,我们能够共同创造价值。那我们通常在投资前,还有投资以后呢,都会花大量的时间跟企业家沟通,它的战略,然后我们投了以后它有一些什么规划可以提高它的管理品质和拓展它的市场。通常来讲,我们认为自己更多像企业家的一个伙伴,而不像一个财务投资人。我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宝贵时间。

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感兴趣,请猛戳按钮留下需求,我们会安排资深顾问与您联系洽谈合作!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咨询热线 申请试用
欢迎申请试用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提交成功,客服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如要尽早得到回复或随时发起沟通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关注客服:31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