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后,我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我们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收集数据。传统的数据收集方式就像盲人摸象,各方只看到自己想要的部分,却忽略了最核心的主角——参会者的真实需求。 让我们先正视当前活动数据收集的两大痛点: 1. 数据孤岛,各自为政 目前的数据收集通常按照活动环节或利益相关方分类: 这种割裂的方式,迫使策划者只能凭借经验和直觉去猜测:参会者到底想在会议、展商互动和社交环节得到什么? 2. 疲于奔命的"数据军备竞赛" 为了让数据好看,我们陷入了恶性循环: 结果?参会者体验越来越差,主办方越来越累,赞助商越来越迷茫。 是时候彻底转变思路了。与其问“我们需要什么数据”,不如问“参会者需要什么价值”。基于对数十个活动的深度研究,我们提炼出参会者的五大核心诉求,并围绕这些诉求构建全新的数据采集和应用体系。 核心理念转变: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了解参会者或潜在参会者在以下三个关键问题上的需求,会怎样? 这三个问题最终定义了整个活动体验的质量。 (来源:Julius Solaris) 核心问题:我应该参加什么会议? 采集数据点: 应用场景: → 精准的内容推荐,而非海量议程堆砌 → 基于兴趣的动态日程规划 → 演讲者匹配与定向邀请 核心问题:我应该见谁? 采集数据点: 应用场景: → 智能化圆桌话题设计 → 定向社交区域规划 → AI驱动的1对1会议推荐 核心问题:我应该关注哪些品牌? 采集数据点: 应用场景: → 赞助商精准匹配 → 定向商务会议安排 → 高质量买家对接,提升展商ROI 基础支撑:了解“谁”在参会 采集数据点: 应用场景: → 细分人群的定向营销 → 分层定价策略 → 同行社群组建 → 买家资格认证 动态指标:衡量"质量"而非"数量" 采集数据点: 应用场景: → 优化报名策略(早鸟/临期转化) → 社交媒体裂变激励 → 复购用户召回计划 这五大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COLLECT-INFORM”双向循环形成数据飞轮: 📥 COLLECT阶段(通过社交媒体、邮件、广告、赞助销售等全触点采集) ↓🧠 统一参会者画像构建(AI整合所有数据点) ↓ 关键突破点: 这个框架首次提出是在4个月前,据悉Cvent团队在其AI计划邮件中验证了这个的想法。这不仅仅是Cvent在思考这个问题,所有匹配服务公司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这就是活动技术的未来。 结语 这种以参会者为中心的活动数据新思维模式,需要策划者、赞助商和活动技术公司的共同努力。只有当我们真正将焦点转移到最重要的地方——参会者身上时,活动行业才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以上是基于Julius在活动技术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的一套革命性的数据思维模式。这不仅是对传统活动数据收集方式的挑战,更是对整个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思考。传统模式的致命缺陷
破局之道:以参会者为中心的五维数据模型
🎤 1. CONTENT & LEARNING(内容与学习)
🤝 2. NETWORKING PREFERENCES(社交偏好)
💼 3. COMMERCE(商业价值)
📊 4. DEMOGRAPHICS(用户画像)
⚡ 5. ENGAGEMENT SCORE(参与度画像)
从“采集”到“赋能”:数据闭环的实现路径
📤 INFORM阶段(反哺到活动设计、营销策略、赞助方案)
31数字会展平台的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数字会展的重要推动者,31展览云和31大会易已经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展览管理系统,不仅满足注册、营销、邀约、展示、洽谈、互动、直播、社交等核心功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通过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31数字会展平台能够实现数据一站汇聚、统一管理,为展会全流程提供数字化支撑。
31数字会展平台的创新实践包括:
统一参会者画像构建:通过一个平台管理多展、多会、多届,让各个项目的观众数据自动汇聚,实现一站式精准协同管理;
AI智能化应用:以"每2周迭代1次"的敏捷开发节奏,在AI智能化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数据驱动决策:通过精准商务配对和高效数据营销,真正回答参会者关心的"我应该见谁?我应该参加什么会议?我应该关注哪些品牌?"这三个核心问题。
31数字会展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当我们真正将数据焦点转移到参会者身上时,不仅能够提升参会体验,更能为主办方和展商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这正是活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