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尊敬的用户,为给您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官网登录入口已做调整,请您登录系统前,先清除浏览器缓存,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查看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大咖专栏>张凡 >观察展览业国际化的视角

观察展览业国际化的视角

2018/8/6 来源:原创 作者:张凡 关键词:展览业 国际化 政府作用 场馆建设 企业外向型发展

讨论展览业的国际化,除厘清国际化概念外,梳理国际化进程大有意义。

本文从国际化缘起、政府作用、场馆建设和企业外向型发展四个维度做些简略梳理。


源于世博会的国际化


中国人是在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接触现代展览业的。途径是参加世界博览会。


1851年,广东商人徐瑞珩是自行去英国参加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第一位中国人。带去的展品是品牌为“荣记湖丝”的中国丝绸,获得了展会奖章。

1876年,中国政府第一次派官员与商人参加世博会。名为李圭的清政府官员赴美国费城考察世博会。回国后写了一本书,名为《环游地球新录》。

1904年,中国清政府首次组团参加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首次开设中国馆。


微信图片_20180806135220.jpg

参加巴拿马世博会的中国人


此后,中国人便成了世博会的常客。世博会成为中国政府与商人推广中国产品、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窗口。茅台酒参加1914年巴拿马世博会荣获金奖,一举成名,堪称佳话。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人与世博会结缘达至融汇的历史性事件。从走出国门参加到引进国内承办,世博会应该是中国展览业国际化的精彩篇章。


开风气之先的政府展


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经贸展览重要性而且支持发展的是政府官员。


19世纪末,力推湖北新政的晚清重臣张之洞,提出发展商务的十条措施。其中第十条为“赛工艺”。张之洞指出,“天下事有粗观类游戏,而实隐寓富强之意。其西人之赛珍会乎!”(赛珍会时系中国人对于世博会的认知)。张之洞进一步指出,“赛珍会者,聚五洲之物产,罗各国之珍奇,品评优劣高下,以行其赏赉。”他认为赛会对振兴商务有积极作用。


在国内,政府办展先于企业办展。

从20世纪初期到中期的近50年里,中国展览的主办者一直是政府,有四次办展影响深远:


1909年,清政府在在武昌举办武汉劝业奖进会。其按展品属性分为五个部,另设七个特别展室,展品共1473件。奖进会共展出一个半月,20万人参观。

1910年,清政府以官商合作方式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设展馆30多个,展品约百万件,包括来自欧美、日本以及南洋华侨送来的展品。南洋劝业会展出150天,30万人参观。

1929年,中华民国浙江省政府在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其分为8个场馆,展出商品达14.76万件,展出137天,参观达200余万人。

1957年,新中国政府在广州创办“广交会”。至今已连续举办124届。每年分为春秋两届,每届展览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经贸展会。2000年以来,每届“广交会”的观众在20万人左右,境外观众超过半数。


从政府创办鼓励实业的劝业会到持续60年的“广交会”,采取综合展形式,驱动投资贸易,世博会组展模式对于政府展的影响清晰可见。


展馆建设的国际范儿


中国的展馆建设兴起于新中国建立之后。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北上广汉兴建的展馆,是苏联专家指导设计的。而且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接待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建设展览会。

2001年建成的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是国内首座有德国人参与投资(50%)、德国人设计并管理的大型展馆。此后,中国展馆建设在技术上进入新阶段。日本人设计的郑州会展中心、法国人设计的昆明会展中心,以及更多由中国人设计的展馆应运而生。


微信图片_20180806135225.jpg

在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工程机械展


将于2019年投用的室内展览面积50万平方米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由法资欧博公司深圳工程设计顾问公司中标设计。设计费高达1亿元人民币。


从出境参展到境外办展


中国参展商走出国门,从1851年广东商人徐瑞珩将丝绸带进英国世博会至今已167年。


新中国政府组织中国产品出境参展历久不衰。中国贸促会的诞生与此关系密切。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客商出境参展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

——国家和地方政府均组织中国产品出境参展,地方政府力度强劲;

——长期组团参加欧美地区发达国家的著名经贸展览,中国客商的比例日益提高;

——民营公司参与境外展览代理销售,据说最多时有上千家,可见市场需求热络;

——中国组展机构境外自办展方兴未艾,举办地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基本是国别综合展或专业展,尚未进入举办国际展阶段。


中国企业无论是境外参展还是境外办展,其进程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与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广度与深度相得益彰。


中国展览业国际化的未来


上周写了《什么是会展业的国际化》的小文,顾学斌先生在微信群中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展览企业离国际化差距甚远。他主要从中国企业在国际展览市场的影响力提出看法。确实,中国现阶段仍然没有诸如励展、法兰克福这样的跨国公司。顾先生表示相信,如同其他行业一样,未来将会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量级中国公司。


顾先生的评论启发了我,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组展公司以及展馆建设和运营公司将会借势而为,国际化空间与路径必有新的拓展。


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感兴趣,需要我们的支持,请猛戳按钮留下您的需求,我们会安排资深顾问与您联系洽谈!
我有需求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上一篇:取悦演讲人的十种方法 下一篇:杀死“会议的半衰期”,关键还得靠体验
专栏作者

张凡

武汉晖之石科技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省会展业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会展集训营联席创始人运营负责人,中国会展业青蓝计划联席秘书长,中英合资好博塔苏斯展览公司顾问。

“中国会展集训营”(jixunying)、“张凡的会展洞察”(huizhandongcha)、“汉展天地” 公众号媒体主。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了解信息,请致电我们!

400-690-3131

欢迎申请试用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提交成功,客服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如要尽早得到回复或随时发起沟通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欢迎申请试用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提交成功,客服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如要尽早得到回复或随时发起沟通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关注客服:31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