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02 Created with Sketch.

什么是会展业的国际化

在会展业的规划中,国际化往往与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并列,成为政府对于会展业发展的要求。


微信图片_20180802094256.jpg


关于展览业的专业化问题,本人不久前通过《展览业的专业化 我这样看》、《展览业专业化的再认识》两篇文章表达了观点。其间,刘海莹先生连续发表文章,即《会展国际化  莫成“皇帝的新衣”》以及《会议与城市  谁是伯乐谁是千里马》,对会展业国际化的问题表达意见,并希望我谈谈看法。


国际化的引经据典


会展业“四化”的提法,由来已久。凡政府文件不可或缺,业者耳熟能详。

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品牌化是何含义,如何“化”法,似乎很少引起关注。


与讨论专业化的问题一样,讨论国际化应弄清国际化的概念。引经据典是弄清概念的常用方法。

通过网上查询,仅百度百科有国际化一词的解释。知乎上关于国际化的话题有400多个,122个回答中没有聚焦国际化概念的。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是设计和制造容易适应不同区域要求的产品的一种方式。它要求从产品中抽离所有地域语言、国家/地区和文化相关的元素。换言之,应用程序的功能和代码设计考虑在不同地区运行的需要,其代码简化了不同本地版本的生产。开发这样的程序的过程,就称为国际化。


你认为这个解释可以套用于会展业吗?


会展业国际化的认识


借鉴之前讨论会展业专业化的思路,我认为会展业的国际化也要分为两个层面来认识:


先要弄清国际的概念。作为名词,国际解释为:国与国之间,或世界各国之间。作为形容词,如国际性,指某人、某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


因此,会展业的国际化,实际是把中国会展业放在国际会展业的大环境中加以考察和比较,判断其所具有的影响力。

在此基础上,讨论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才有了尺度。


个人认为,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是指:按照国际会展业的通行标准 (包含有形标准和无形标准两方面),朝着先进水平促进行业发展,从而不断提升在国际会展业中影响力的过程。


微信图片_20180802094319.jpg


国际化在路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业一直走在国际化道路上。

从影响力看,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会展业在国际上活力充沛,进步显著,规模巨大,举足轻重。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会展业总体上大而不强,短板明显,服务品质尤其需要学习先进,善加提升。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国际会展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蜕变,业务、服务、管理创新层出不穷。因此,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是一个与时俱进、常化常新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国际化的误导


然而,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化常有误导,而且这些误导颇具中国特色。最为常见的有三:


一是,在展会名称中加“国际”二字彰显展会的国际性。而且,有政府文件规定,加“国际”二字的展会须经某级或某部门批准。


二是,以境外参展商或观众所占比例确定展会的国际性,标准好像是境外观众占比15%以上才算国际展会。


三是,将获得国际会展社团的认证作为中国展会国际化的标志。


这些国际化措施来自于政府或国内社团,而且并非针对行业,而是为会展项目量身定制。我的疑问是:满足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就国际化了吗?


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感兴趣,请猛戳按钮留下需求,我们会安排资深顾问与您联系洽谈合作!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本网站标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咨询热线 申请试用
欢迎申请试用

提交成功

提交成功

您的信息提交成功,客服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如要尽早得到回复或随时发起沟通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客服:31小蜜蜂

关注客服:31小蜜蜂